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920字。

  期末专题训练(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共十篇)
  一、孔子贫且贱。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仓库管理员。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职务。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祗,恭敬。⑤折中:调和取证。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尝为季氏史    尝:        (2)齐人称之    称:      
  (3)高山仰止   仰:           (4)适鲁   适: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3. 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哪些方面。
  【答案】1.     (1). 曾经    (2). 称道 称赞    (3). 仰慕 敬仰    (4). 到(来到)   
  2. 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3. 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
  【译文】
  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等到成年以后,曾经担任过仓库管理员,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曾经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职务,而场中牲口就越养越多。因此他出任主管营建的司空。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助昭子结识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之长讨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专心地把它学起来,三个月期间,吃饭时连肉味都觉不出来了,齐人都很称道这件事。
  孔子又离开曹国,来到宋国。一天和弟子们在大树下讲习礼仪。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加害孔子,把大树给砍了,孔子只好离去。弟子催促说:“我们行动该快一点!”孔子说:“上天既然赋了道德使命给我,桓魋他又能把我怎样!”
  太史公说:《诗经》上有这样一句话:“巍峨的高山让我仰望,宽广的大道让我顺着它前进。”我虽然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但是心中一直向往着它。我读孔子的书,由此想见他的为人。到了鲁国,观看了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不已,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当时很荣耀,死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孔子是一个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读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作为准则,孔子可以说是学问最高、道德至尚的人了。
  二、孔子见罗雀者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雀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③,利食④而忘患,自⑤其心⑥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⑦则有全身之阶⑧,随小者之戆⑨而有危亡之败⑩也。”   
  [注释]①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②黄口:雏鸟的嘴为黄色,后又借指雏鸟。③远害:远离祸害。④利食:贪食。⑤自:出身。⑥心:本性。⑦长者之虑:年长者的谋虑。⑧全身之阶:全身,保全身体;阶:同“借”,凭借。⑨戆:愚傻,鲁莽,读zhuang(第四声)。⑩败:祸乱,祸害。
  1.解释词语。(4分)
  (1)大雀从黄口    从:         (2)孔子顾谓弟子曰     顾:      
  (3)利食而忘患    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