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70字。

  《论语》十二章
  一、夯实双基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
  A.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②居则曰:“不吾知也。”
  B.①就有道而正焉。②金就砺则利。
  C.①可谓好学也已。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①任重而道远。①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析】 两个“就”都当“靠近,接近”讲。A.①居住,②平日,平时;C.①说,②称作;D.①道路,②真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任重而道远
  B.①君子喻于义②王坐于堂上
  C.①见贤思齐焉②则牛羊何择焉
  D.①譬如为山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解析】 两个“而”字都是连词,表并列关系,不译。B.①介词,对,②介词,在;C.①兼词,于之,译为“向他”,②语气词,呢;D.①动词,比如,②连词,如果。
  3.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是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
  B.孔子运用“堆土成山”和“填平洼地”两个比喻,本义是要说明“为仁由己”的道理。但我们引申开来可以理解为做成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C.“士不可以不弘毅”这里所谓“士”,指的是读书人,曾子强调“士”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定。
  D.“请问其目”颜渊问要做到仁,具体从哪些方面着手。孔子的回答从视、听、言、动四个方面一切均要依照礼的准则。颜渊表示:“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意思是,这要求有点儿高,我做不到,我尝试着做做吧。
  【解析】 颜渊的意思是,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做。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君子: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及“君子”,“君子”是孔子的理想化的人格,应“文质彬彬”,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
  B.八佾:古代奏乐舞蹈,每列八人,称为一佾。天子、诸侯可用八佾,即六十四人;卿大夫六佾,即四十八人;读书人四佾,即三十二人。
  C.“礼”代表着一种修身与治国相结合的文化精神,孔子一直主张以礼治国,即利用礼乐规范君臣和官民的行为,让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D.诗,即《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曾经编纂《诗经》,同时也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最后一章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
  【解析】 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题目。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