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00字。
目 录
预防网暴之毒的“口罩”在哪儿 1
抖音6个月处理不当评论近亿条,蔓延中的网暴亟需平台治理 2
拿出“洪荒之力”整治网暴,绝不是小题大做 4
网暴追究刑责,期待良好效果 6
染红头发也遭网暴?社会信任感不该被如此消耗 7
女子因染红发被网暴,“按键”伤人须付出代价 8
女大暴,法律要为“不忍气吞声”撑腰 9
预防网暴之毒的“口罩”在哪儿
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在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病毒。除却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存在着一种更难治愈的疾病。《一场看不见的传染病》是一则反网络暴力公益广告的主题,揭示了网络暴力的核心特质——有毒且传染。
近期,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知乎、小红书等用户多、流量大的社交媒体平台都上线了IP属地显示功能,国内显示到省份,国外显示到国家,且该功能用户无法自行关闭。不少人认为,这能让匿名躲在幕后的人突然有种走到台前的恐惧感,也可以暴露一些人虚构信息进行造谣、牟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击退“键盘侠”,遏制网络暴力。
然而从技术层面看,破解IP属地显示并非难事。而且,只要不用于实施违法犯罪,对个人用户来说,寻求技术手段更改属地信息并不违法。更何况,仅显示用户属地根本无法撼动网络暴力源生的根基。运营后台原本就掌握着用户的真实信息,倘若用户真的因为网络施暴涉嫌犯罪,无论显示属地与否,平台都能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所以,IP属地显示功能的更多意义在于心理震慑,而非治本之策。
同样的期待曾经出现在五六年前,或者说20年前。彼时,因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成本极低却危害极大,人们对网络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2000年后媒体平台陆续探索实名制相关举措,2015年和2017年,网信办相继出台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全面落实网络实名制。从此,网上跟帖评论、发布信息都必须“后台实名”。其实后台早已知晓一切,前台的显示又如此宽泛。这么多年未有改善,对网络施暴者难以形成威慑力。
由此可见,试图从技术层面遏制网暴,似乎捉襟见肘。若想实现真正的震慑,恐怕只有全部显示真人实名。然而,禁止网络匿名,这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特质和发展规律相悖。假如强制实行真人实名,那么网络世界将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