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60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填涂相应位置。
3.试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涂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擦掉或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涂写上新的答案;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凫水(fú) 亢奋(kàng) 冗杂(rǒng) 天衣无缝(fèng)
B.龟裂(jūn) 寒噤(jìn) 棱角(léng) 拾级而上(shí)
C.斡旋(wò) 缄默(xián) 农谚(yàn) 奇伟磅礴(páng)
D.撰写(zhuàn)诬蔑(miè) 褶皱(zhě) 屋舍俨然(yá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撺掇 缀泣 辐射 名副其实
B.喧嚷 喧哗 震撼 振耳欲聋
C.嘹望 燎原 衰竭 怒不可遏
D.蠕动 怠慢 羁绊 自圆其说
3.有关下面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①“和”文化也就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近百年来,各个国家都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国际局势风云变幻,②而“和”文化依然是当今世界乃至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之一,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③“和而不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经典理念,( )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春秋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社会观。宋代朱熹指出,“和而不同,执两用中”,意思是要看到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矛盾的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矛盾的统一体中,虽然矛盾双方的观点、意见有所不同,但是矛盾双方依然能够和谐相处。④儒家和而不同的社会观,还集中表现在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等层面上,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以开放包容的( )进行平等交流与有机融合。这种观念也非常( )现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同时也( )了大国风范。
A.文段四个括号处依次应填写的词语是蕴含、姿态、契合、彰显。
B.文段中加点的“涵”字为左右结构,一共有十一笔,第十笔的笔画是点。
C.文段中加点的“沧海桑田”的意思是,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D.第④句中的“平等交流”与“有机融合”都是偏正短语。
4.第3题文段中划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5.把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地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
②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③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
④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心理。追求吉祥的寓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
⑤无论用多少个物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
⑥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
A.③⑤④①⑥② B.⑥②①⑤③④ C.③⑤②①⑥④ D.⑥①⑤④②③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选自《呐喊》的鲁迅小说《社戏》中出现的“老生”“老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中年以上男子、老年女子、年轻男子和滑稽人物。
B.科普作品,一般或多或少地运用文学手段来介绍科学知识,兼有理趣和情趣。《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
C.《逍遥游》出自《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都是庄子及其后学的作品。
D.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的“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7.默写。(8分)
(1)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贺敬之《回延安》)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