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2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21-122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21处处风景.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22“懒人经济”流行,高校学风堪忧.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35-136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35简朴伴我行——我的人生之路.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36振兴国家,不负韶华.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43-144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43知其白而守其黑.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44如树而生,笑迎阳光.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45-146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45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46爱心奉献诚可贵,理性科学价更高.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21期)
  主题:处处风景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人说,寻常巷陌亦风景。发现风景,欣赏风景,关乎阅历,关乎眼界,关乎胸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审题关键是要体会风景背后的寓意,“风景”应该象征的生活各种美好的事物,生活当中的美。前面无限风光在险峰和后面的寻常巷陌亦风景是差不多对立的,这两者都有道理。怎么去发现风景发现美,可以选一个侧重点出发去写作,如阅历、眼界、胸襟,三者选其一,或者三者面面俱到也可以。此题目适合写议论文,不建议写真的风景观光文章。
  写作立意参考
  生活中处处是风景
  用心去发现生活中最美的风景
  风景这边独好
  何景何情,随心选择
  写作素材
  1、也许有些风景并不需要用相机固定下来,而是用心记住,印在心里,也许多年之后,在心中依旧美丽。
  2、三毛曾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说过:“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料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漫漫的黄沙,无边而庞大的天空,自然浩瀚、澎湃的力量,注入女子的内心,流淌于字里行间。此时,大自然的语言,正如那无穷无尽波浪起伏的沙粒,倾诉着三毛内心的思念。她与撒哈拉所有自然风景相遇、相知。大自然倾吐出的语言,便是她内心的语言。撒哈拉的风景就是她心中最美的风景。
  3、最美风景从来都是靠自己来实现,何不尽力去修一架天梯,通往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22期)
  主题:“懒人经济”流行,高校学风堪忧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今的大学校园,“懒人经济”蓬勃兴起,在校生只需在线下单、不出寝室,就能享受上门服务,满足日常所需。不但各种“跑腿”服务随处可见,甚至同学之间也出现了再雇佣现象。近日,有学校号召在校生举报订餐、送餐情况,对外卖一禁了之。这样的做法,引起坊间热议。“懒人经济”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甲说:“‘懒人经济’提供了生活便利,哪怕食堂打烊也不怕:再说食堂的饭菜也不见得比外卖的好。”乙说:“外卖食品安全难保障,外来垃圾影响学校卫生,让学校管理难度变大,所以‘懒人经济’弊端多多。”丙说:“‘懒人经济’节约了时间,可以让人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工作。”丁说“‘懒人经济’助长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折射出年轻一代精神状态的委靡,这样的状况让人担忧。”戊说:“有需求才有市场。在互联网时代,‘懒人经济’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怎能一禁了之。”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审题时重在读透材料,找出材料中各种不同的观点,然后联系个人实际,确定观点行文。本材料观点在对话部分,甲“懒人经济”提供了生活便利;乙“懒人经济”让学校管理难度大;丙“懒人经济”节约时间,丁“懒人经济”助长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戊“懒人经济”是一种合理发展。甲、丙、戊偏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43期)
  主题:知其白而守其黑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亩水田,数丛竹树。白天种地植树,晚上织布制锦,闲时教村民唱山歌……这是90后小徐的生活状态。小徐痴迷于本民族传统文化,2016年在大学声乐专业学习两年后,不顾师长挽留、父母反对,退学回到农村老家。“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回到村里,他四处拜师走访,学习芦笙和长鼓的做法,组织村民艺术团进行表演。父母由反对变成支持,村里人也加入其中,积极传承发扬本民族文化。他说,还有许多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值得去挖掘和传承,他这辈子就打算干这事。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时评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分两部分,材料第一部分为事件本身:学习声乐的大学生小徐,痴迷于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声乐专业学习两年后,不顾师长挽留、父母反对,退学回到农村老家,学习芦笙和长鼓,并且到乡村组织村民演出,而父母、村人也从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支持。细读材料,不难发现其强调的是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追求,这是一个弘扬正能量的材料。
  材料第二部分是任务要求:“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考生应首先完成任务,阐述对该事件的鲜明态度,明确观点,然后在就事论事的基础上进行联系与生发论证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44期)
  主题:如树而生,笑迎阳光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
  ②人从枝上折下花来,供在瓶里,到了结果的时候,却对着空枝叹息。(冰心)
  ③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冯巩)
  ④命运不能选择,但你可以在你这俗人道路上做得稍微好一点,认真一点,这不就行了。(靳尚谊)
  ⑤生活总会有点不顺意,我们都会犯错。天性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始改变。(电影 《疯狂动物城》)
  富有哲理的句子总是会点燃内心的某些火花。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五则材料,都充满哲理。或劝人奋进,或启发人们面向阳光,都发人深省。第①则材料可以喻指人们的心态和根基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②则材料的道理和第①则材料的辩证关系。第④则材料旨在说明客观的命运与主观努力的关系。第⑤则材料的道理与第④则材料的道理接近,强调以主观努力去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在引用名言时要与上下文水乳交融,不能生硬。题目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可以有以下组合方式:
  ①②:必须要有深厚的生命根基,否则无法结出生命之果;
  ④⑤:强调主观努力的能动作用,以弥补客观现实给我们造成的生活缺陷;
  ①③:阳光总在风雨后。
  【佳作赏析】
  如树而生,笑迎阳光
  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在哲学领域不断探求,最终留下“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