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3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110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09初心以往,选择不困.docx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0不忘来路,始知归处.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1-112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1以美御丑.docx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2VIP制度,让我欢喜让我忧.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3-114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3心存敬畏,行有所止.docx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4竹中窥人.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5-116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5心存善念.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116科技报国,我们在路上.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09期)
主题:初心以往,选择不困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这带给我们更多的选择,但也带来了选择的困惑:可选的商品多了,应该选哪款?可读的书刊多了,到底选哪种?可走的路多了,到底该选哪条?……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古人曾言:“少则得,多则惑。”这个作文题紧扣现实,引导同学们反思:当下面对越来越多的“选择”,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创造人生的过程,选什么、舍什么,考验能力,更体现智慧。
作文题的核心话题是“选择”,但这个“选择”不是真空语境下选A还是B的简易判断,而是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下,在“科技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文化多姿多彩”的前提下的“选择”。所以,写作时要明确主旨是“在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下的选择”,可以从选择的目的和意义、选择的原则、选择的内容、选择的方法等多方面展开论说。如果没有明确指出“丰富的物质文化背景”,但是字里行间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提到上网购物时面对海量商品茫然无措,隐含了科技发展、物质丰富这个背景,也是可以的。
题目没有指定文体,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文体必须明确,切忌文体模糊、不伦不类。
【佳作赏析一】
初心以往,选择不困
佛语有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读之淡然,细细一品,甚是讶然。
高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在不断向上攀升的摩天大楼、不断向前的高速公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10期)
主题:不忘来路,始知归处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二十四史”这个概念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三国时期,还只有“三史”之称,到了清朝,才经乾隆皇帝从上千史书中选定二十四部,正式命名为“二十四史”。到了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把《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但也有很多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是把《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提问:“《二十四史》你能说出几个?”在场的青年学生给出了下面的回答。
甲:《史记》《汉书》,还有《三国演义》吗?
乙:现在不是都说《二十五史》吗?
丙:《史记》《资治通鉴》,还有《聊斋志异》。
丁:《二十四史》不是一本书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为现象类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价值观和理性思考能力。材料为考生提供的是一个能暴露出部分青年学生对“二十四史”基本常识无知的对话场景,故构思时不能大谈文化、历史,精准思维应该是对青年学生对“二十四史”基本常识无知的思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14期)
主题:竹中窥人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明人黄凤池辑有画谱《梅竹兰菊四谱》,画谱小引中说:“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各有其特色。梅,雪中吐蕊;竹,山间伴月;兰,谷底播芳;菊,野外凌霜。今天,人们对梅竹兰菊的感受,总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称梅竹兰菊为“四君子”,用来标榜君子的美好德行,或喻其高洁,或赞其谦逊,或美其清雅,或称其飘逸,四君子之美之贤而全无世俗之态。
中华优秀文化包括“梅竹兰菊四君子”独一无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也许你喜爱四君子,也许更喜爱其中一种,为什么呢?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个命题,写作当不存在偏题。但扣准“四君子”独有品格行文,或许并非容易。一般来说,写其一方能深透,即便“四君子”都“喜爱”,但行文难免蜻蜓点水,不易出彩。一个事例对应一“君子”的写法,多有失切。
怕主要是在认识积累和思维品质上见高下。
……
2023届高三语文暑期主题读写
(第113期)
主题: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作文指导】
【文题在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的每一颗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
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圣家族大教堂的工程。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130年后的今天,这个工程还在继续。然而,这座来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明)方孝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多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立意时注意分析各则材料之间的关系,此材料属于共性材料,贯穿材料的思想是“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以及敬畏规则等等。
学生只要围绕“敬畏”并能联系社会现实阐释即切合题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