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80字。
《诫子书》课堂教学实录
鲁修贤
候堂,学生背诵《<论语>十二章》。
师:上课。班长:起立!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班长:坐下!
师:杜甫和陆游,都有名句吟咏一位历史名人,请大家诵读这些名句——
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杜甫《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唐]杜甫《蜀相》
师:这些名句吟咏的是哪位历史名人呢?
生:诸葛亮。
师:好!看来诸葛亮在大家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印象的。大家不妨借助资料,进一步强化一下对诸葛亮的印象!
生: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师:“传世”,不是“转世”。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他的散文、书法、发明方面同样很有成就。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大家到九年级会学习到)、《诫子书》(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等。看一看,《诫子书》,86个字,超短篇。学习这篇课文,我想给大家一个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首先我们弄明白这篇散文的体裁,大家看注释①!诫,什么意思?
生:告诫。
生:劝阻。子?
生: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师:书?
生:书信。
师:嗳,明白,这篇散文是书信。那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呢?就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他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有三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读读——
生:读准字音,熟读成诵;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解析;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师:(出示行书《诫子书》图片)这是行书的《诫子书》,我们来听一遍范读!(播放《诫子书》方明朗诵.MP4)大家看课文,我也给大家读一遍。我读完后,大家指出我的优点和缺点。(脱本朗读)呃,请同学们评价老师的朗读!
伍群:那个停顿不是很明显,还有一个字念错了。
师:哪个字?
伍群:那个“多不接世”念成了“终不接世”。
师:很好!(转向全体)他是很用心地听的啊!
晋天茁:停顿没处理好。
师:你具体点说!
晋天茁:“夫君子之行”要这样读:“夫/君子之行”。
师:老师这个发语词“夫”没停顿好?那你再给大家示范一遍!
晋天茁:夫/君子之行。
师:好不好?是不是比老师读得好?
生:(犹豫地)是……
师:行!(向晋天茁同学竖拇指)谢谢你啊!这也算是给老师一个“开导”啊!还有没有?说不出优点你多找找缺点!嗯,(指向植梓城)你说说看!
植梓城:老师你读得很响亮。
师:很响亮?哦,这是优点。你们不觉得我在读的过程中少了个什么吗?(偶有学生嘀咕)
张尚尚:(小声地)名字……
师:名字?谁的名字?
张尚尚:诸葛亮。
师:诸葛亮是什么人?
张尚尚:作者。
师:每篇文章我们都要把作者带出来,作者的名字老师没有读出来,对,你发现得很好,有所发现!还有没有?
张尚尚:没了。
师:没有?没事!刚才有同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