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0字。
5 秋天的怀念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语言,体悟母子真情。
3.理解母爱,直面人生挫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描写语言,把握描写方法,体悟母子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法、资料助读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发、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她给了我们生命,扶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走路,引导我们学做人。不论我们长到多大,走到哪里,无论是哭,还是笑,我们一个要想起的总是她。她就是我们的母亲。当看到“母亲”这个词的时候,你大脑中立刻会想到哪些词来形容“母亲”?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词都送给母亲,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每一位母亲都在倾尽全力爱自己的孩子,在守望孩子长大的目光里,贮满了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品读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
(二)初读感知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边听边标画生字词,并思考完成这样两个任务:
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几次写到秋天?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1.本文写我怀念身患重病的母亲悉心照顾双腿瘫痪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或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地怀念。
2.课文两次写到了秋天,一次在母亲即将去世前,一次在母亲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园看花。
线索:看花母亲要带我去看花——我答应母亲去看花——母亲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三)研读品味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标画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动你的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读给同位听,再说说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让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
【讨论展示】
(1)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动作、语言)
“扑”“抓”等词语,表现了母亲反应的强烈,非常迅速,说明母亲早在一旁观察我的举动;“忍住哭声”儿子的自暴自弃使母亲痛不欲生,强忍着刀割般痛苦,极力劝勉儿子坚强面对眼前挫折,字字沉重,句句贴心。(母亲的爱好坚定!)
【教师点拨】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因为儿子不好好活,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比如: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③“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要和儿子好好活,事实是母亲活得很不好。母亲的自身情况很糟糕。如:
①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插叙)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晚期死前常见的症状,往往发病较快、危险度及病死率也极高。)
【指导朗读】当一个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的时候是一种痛苦,然而,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是生龙活虎般的只有 21岁的儿子瘫痪了双腿,娘要是没了,儿子可怎么活?作为母亲,还有比这更揪心的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