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370字。
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本单元所选的课文《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和《古代诗歌四首》分属于现当代散文和古诗词。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一方面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另外一方面还要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同时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品景物之美•感四季芳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完成电子班刊《集物》推出的“我的四季”的主题作品专栏。作品专栏包括有声读物、随文插画、文段鉴赏、文学创作,所有内容将通过《集物》微信公众号发布。这一核心任务涵盖了包括朗读、鉴赏和写作在内的三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学会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读优美的诗文,揣摩和品味精彩传神的文学语言,并且模仿和借鉴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行创作。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通过使用大量的比喻,从春风、春草、春花、春雨和春天里的人等多个角度,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将济南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拟人化,描写和赞美济南在冬天的温晴。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所抒发的感情各异,但是都运用了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这三篇文章和四首古诗词既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色,又在语言上各有特色,很适合学生进行朗读和写作模仿。
学习流程分为四个课段,按照“朗读”“鉴赏”“写作”“口语交际”的流程展开。第一课段的核心任务是听本单元三篇写景散文和四首古代诗文的朗读音频,感受重音和停连的妙处,并尝试用抑扬顿挫的方式读出四季之美;第二课段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细细揣摩和品味语言形式,体会作者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思考,并模仿文课文的语言表达,完成一个200字左右的“四季旅行推荐语”片段写作;第三课段是以第二课段的“四季旅行推荐语”为蓝本,进行修改、升格后,扩充为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第四课段在第三课段的学习成果基础上,进行一个口语交际式的交流分享,将自己的完整作品用第一课段中学到的朗读技巧朗读出来,进行朗读比赛。四个课段之间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前后勾连,使学生从感知到鉴赏,从鉴赏到表达,不断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语言文字的感受力,从而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
【学习需要分析】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强调学生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