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00字。  15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品味赏析语言,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品味赏析语言,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白杨礼赞》,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
  二、走进课文
  (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展示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2.文体知识
  (1)象征:指的是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它可以通过作者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2)象征和比喻的异同:
  同: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异: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比喻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而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
  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
  (二)初读感知
  1.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是什么?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交流展示】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 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交流展示】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