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70字。
古代文化常识讲练(解析)
考情研究:古代文化常识类词语,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广,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代文化知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查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查点的复习,除了重视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着重积累教材中的文化常识),也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
核心素养:识记古代文化常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文中人物传递的人文价值,从而构建当代青年应有的正确三观。
考点梳理:
方法指导
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古代官职、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等。其他如阴阳术数、星图占卜、兵法行阵等比较生僻、艰深或带有唯心色彩的可以不纳入复习范围。
面对内容广泛的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应该重视巧记。下面介绍几种巧记法:
一、分类串记法
1.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科举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士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倘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2.雅号记忆法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囚”孟郊、“诗狂”贺知章、“诗奴”贾岛等。
3.文体记忆法
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的文章。《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对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492章;《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为“断代史”。
4.基数记忆法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星宿四象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儒家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