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00字。  25  诗词五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会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想象、联想,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体会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
  教学过程展示:
  一、新课导入
  央视诗词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今天,就让我们品读诗词,让《诗词五首》滋养我们的心灵。
  二、走进课文
  第一课时
  饮酒春望
  一、品读《饮酒》
  (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写作背景: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 田园后,饮 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二)初读
  ⑴先听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听出重音、听出节奏,然后全班自由朗读,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⑵指名朗读诗歌全文,全班评议朗读节奏。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⑶对照注释,读通诗歌大意。联系作者生平,说一说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明确】语言简洁,明白如话,但意境清新、纯真。“菊花”是诗人高洁、不与世俗相争的品质的象征,“悠然”更是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心境。“见”是无意中看见,它把诗人的视线无意中与南山相对接的情状,不动声色而又极其传神地表现出来。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真意”怎么理解?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④结合诗作说说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三、品读《春望》
  (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
  1.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2.《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二)初读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
  2.指名试读,全班评议,划分朗读节奏。参考如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