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31190字。
安徽省蚌埠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古代成人礼定型于周代。男子成人礼称冠礼,女子称笄礼。冠礼是周代士及以上阶层所行的礼仪,现存《仪礼•士冠礼》是当时士阶层以及后世礼仪重建的文本依据。古人重冠礼,将冠礼置于礼仪之首,所谓“冠者,礼之始也”。冠礼最核心的环节是三加冠服和命字。冠者加冠命字之后,从此拥有做官从政、参军从戎、家族祭祀的权利,完成从青少年到成年的转变,正式步入成人行列。《礼记•冠义》云:“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又云“三加弥尊,谕其志也”。怎样做到谕其志呢?这就牵扯到成人礼中的训诫话语。
②冠礼中三加冠服,每一加都有祝辞,命字后还有字辞,均含训诫之义。按照《仪礼•士冠礼》记载,三加冠,首加缁布冠,念祝辞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皮弁冠,祝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爵弁冠,祝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笱无疆,受天之庆。”也就是说,加冠之后,你要放弃你的童稚之心,端正你的仪表容貌,慎修德行之性,在嘉宾和兄弟的见证下成人之后,要努力修身养性,成为一个道德君子。然后是命字,要念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日伯某甫。”就是说,美名配俊士,从此你要保守自身德行,配得起这个名号。主持冠礼的重要人物是宾者,宾者多是当时社会所公认的成“人”模范,他们在仪式上的出现和教诲对冠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道德示范和人生导引。此外,冠者在加冠之后还要拜见国君和乡大夫,接受他们的训诫。乡贤们通过祝辞和训诫语词将儒家的做人规范和成人标准内化于冠者心中,对其身心意志进行规训。
③古人有名有字。一个男孩出生三个月后要由母亲抱着去见父亲,父亲“执子之右手,咳而名之”,行冠笄之礼时又另取字,从此同辈之间以字相称,在父辈和国君面前仍称名,所谓“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因为取字,正是为“敬其名也”。在《仪礼•士冠礼》中虽有命字仪节,但并没有专门关于字的来自和含义等的介绍。到了晚唐时期,出现了字说的创作,用来解说取字的意义、字本身的含义并加以劝勉之辞。
④由于古代的字伴随士人的终生,因而这种蕴含着父辈的叮咛、教诲和期望的意义符号如同纹身一样镌刻在成年者的身体上,甚至超越了身体符号的意义,而内化为一种做人的理想追求和行为规范。晚唐以后,字说文体逐渐兴盛起来,北宋时期黄庭坚、苏轼等均作有大量字说,南宋时理学家又借助字说文体复兴冠礼,使其得以在社会上盛行,至元明两代达到最盛,数量逾千篇。还有一些文体,如字序、字叙、字训、字解等,都是士人应邀为其友人的子女、自己的族中后辈或者自己的子女等在冠笄成年取字之时所作。这些字说写作内容或繁或简,形式或韵或散,蕴含着长辈的殷殷希望和切切叮咛,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成人观念和伦理价值观。学者叶国良曾对“字说”与成人礼关系加以集中讨论,认为字说源于周代冠笄之礼中的“命字”仪节,在冠笄礼仪式衰微之时,部分取代了冠礼的部分功能,在民间社会继续发生作用。
⑤虽然当代的成人仪式中没有加冠命字的仪节,不再需要对于名字由来和含义的解说,而变成了蕴含着成人道理的各种讲话和寄语,但是成人礼中的训诫环节和劝勉语词依然存在,其核心是使人们明确成人的道理,明确何为成人、如何做人的标准和含义。这或许也是成人礼绵延不绝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贺少雅《训诫——成人礼上讲什么》)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男子成人礼,冠礼是周代士及以上阶层所行的礼仪,在古代礼仪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B.冠礼分为三加冠服和命字两个环节,古人把这两个环节看作是对一个人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时机。
C.《仪礼•士冠礼》中有关于命字仪式礼节的记载,却没有解说取字的意义、字本身的含义等内容。
D.当代成人礼虽不行冠笄礼,也不另取字,但各种讲话、寄语与古礼中的祝辞、字辞的功能相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先从中国成人礼形成时间写起,接着阐述举行冠笄礼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成人礼训诫话语这一中心话题。
B.第二段直接引用加冠仪式中所念的祝辞和字辞,并阐释其中蕴含的训诫之义,意在说明古代成人礼程序的繁杂。
C.第四段引出解说字本身含义、取字意义的字说以及同类文体,意在论述冠笄礼仪式衰微时它所起到的训诫功能。
D.文章论证方法丰富而又灵活,使用引用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其中以直接引用为主,论证充分,具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加冠服每一加祝辞都有关于“德”的训诫,甚至主持冠礼的宾者都要求是人之楷模,可知古人非常重视道德教诲。
B.乡贤们可以对冠者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白省也”“胜人者有力,白胜者强”等内容,使其从中得到教诲。
C.古代男子同辈之间要以字相称,如果直呼其名就会被视为不敬;但是在父辈和围君面前,则可以直呼同辈之名。
D.“轼”,指车厢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子瞻”,源自《左传》“登轼而望之”。苏轼的名字里蕴含着长辈的训诫之意。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文章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学生对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一般先明确论证手法,再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3)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章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时,考生应遵循的原则是要据文推断,合理推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7月24日14时22分,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495秒后,问天实验舱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实验舱发射重量23吨,是我国目前最重、尺寸最大的单体飞行器。同时,由于问天实验舱升空后与天和核心舱实施交会对接,对发射精度的要求更高,需要“零窗口”发射,即火箭发射时间和预定点火时间偏差不能超过1秒,发射窗口稍纵即逝。
(摘编自《人民日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