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190字。

  高考作文备考练习主题:理性 思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秸秆打成圆捆和方捆都可以,区别是圆捆便于滚动,但不好堆积;方捆便于堆积,但不好滚动。
  屈原有诗句:“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意思是: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合?志向不同哪能彼此相安?
  又有人说:方是做人之本,圆是处世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距离被进一步拉近。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他人分享的见解、生活等可以一览无遗;而自己的观点、状态等也很容易成为他人关注的焦点。在“关注”与“被关注”的过程中,有的人乐在其中,有的人深感其苦。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朝黄庭坚在《跛奚移文》中说:“持勤补拙,与巧者俦。”意思是用勤劳来弥补笨拙,可以和聪明人同类。有谚语也说“勤能补拙是良训”,意思是勤奋可以弥补笨拙的缺陷是很好的经验。但著名作家麦家在一次给中国学生的演讲中说:“勤能补拙,拙有何用?”意思是说坚持的品格值得赞美,但如果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坚持可能就是自我损耗。
  你对以上内容有何个人感想、理解?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3月5日上午5点41分,我国首架撤侨航班CA702安全从乌克兰抵达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撤侨航班机长动情地说:“同胞们,你们登上了飞机时,就意味着踏上了祖国的国土,不再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不再因为动荡的环境而感到不安,我们送你们回家!”机上的同胞,心潮澎湃,激动难眠。乘坐该趟航班的中国留学生苏同学感慨:“插满五星红旗的撤侨航班是你永远可以相信的中国红。”这也让无数网友湿了眼眶。
  2020年1月19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村民李发顺一家看望,并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聊家常。
  “脱贫了,还有什么需要提高改善的吗?”
  “希望老人晚年过得再好一点,正准备考研的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