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50字。
8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语言风格。
2.把握诗歌意象,发挥想象力,仔细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3.通过体味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1.体会游仙诗的特点,品味作者描述梦游天姥山并抒发感慨的诗句。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诗句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鉴赏评价能力。
课前预习
1.作家作品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文题解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梦游,梦中游历。天姥,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易让游者浮想联翩。吟,本指吟咏,即作诗,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也称“引”。留别,即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3.写作背景
“安世济民”,是李白一生的愿望。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李白的朋友吴筠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于是召李白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能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事实却很不如意。唐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他又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连唐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载(744),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在东鲁(今山东一带)打算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4. 知识链接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游仙诗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思想感情的诗歌。游仙诗至汉魏六朝基本成型,魏晋南北朝以后,尽管游仙诗不像此前那样兴盛,但作此类诗歌者依然大有人在。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具备浪漫的色调。
5.基础知识
(1)字词注音
鸾回车( ) 石扉( ) 瀛洲 ( ) 天姥 ( )
向天横( ) 剡溪( ) 渌水( ) 谢公屐( )
倚石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