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解析版)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________,令天下为之一振。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________,辉煌仕途的苏轼,是________的一代豪杰。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但当苏轼遇到小人,当他的“出言不逊”遇上奸佞的巧言令色,他被抛弃了。“乌台诗案”之后,他被一贬再贬,如离群的鸿雁,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苏轼惊恐不安,心如死水,那时苦闷的苏轼留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身影。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他也许只能成为一名历史政客。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苦闷,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________,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他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尽己所能造福百姓。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耳目一新 爱戴 当之无愧 然而
B.焕然一新 爱护 当之无愧 固然
C.耳目一新 爱戴 当仁不让 固然
D.焕然一新 爱护 当仁不让 然而
解析:第一处,根据横线前“妙语连珠的回答”,应选“耳目一新”;第二处,这里说的是百姓对苏轼的态度,应选“爱戴”;第三处,语境强调的是苏轼担得起“一代豪杰”的称号,应选“当之无愧”;第四处,根据上下文“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此处表转折,应选“然而”。
答案:A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B.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C.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D.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解析:“将文学史”中介词“将”使用不当,排除A项;“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中“老翁”与“成为经典”搭配不当,排除B、C两项。
答案:D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朴素的清新与平凡的伟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