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90字。
关于“美育”的写作指导
一、美育
千年前,孔子发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历史宏声;百年前,蔡元培提出“美育兴国”的真知灼见;新时代,习总书记构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高瞻远瞩。中华之美,古来共谈;推广美育,贤达共识。今天,我要向同学们倡议:全面推广美育,修身树人兴国。
1.美育的起源
“美育”一词在中国的首次提出,源于1906年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在王国维看来,精神之能力,包含“真、善、美”三个层次,总称为心育,即德育、智育、美育三者协调发展,而美育不但可以促进德育、智育发展,且能促使人的情感“达完美之域”。
2.美育的作用
没有美的教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因为美育作用重大。从细处说,美育是教育孩子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让美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美育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也正是因为美育有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更需要通过美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
3.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
众所周知,美是有力量的,没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
4.美育不等于应试,尤其不等于“美术考级”
美育不是应试,也不仅仅是传授技能,而是让孩子的眼睛因为发现美而闪亮。毋庸讳言,一段时间里,美育在整个教育中相对属于短板。在一些人看来,美育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美育;在具体的美育工作中,存在着以技代艺、重应试轻素养等现象;在社会上,各种类型的美术培训机构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存在功利导向、利益驱动,“美术考级热”就是其中一例。
二、社会现象
材料一
恶搞、低俗炒作等内容对于创作者而言更易吸引粉丝,与此同时,消费丑行成为不少平台娱乐大众的一种手段。在消费降级概念盛传的今天,大众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颠覆,网络“审丑”的风潮愈演愈烈,扮丑也成为草根出名的一种捷径。
材料二
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材料三做好美育立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有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
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
学会审美是我们提升自我、实现诗意人生的必修课。王羲之在兰亭的流觞曲水中寄托人生兴怀,苏东坡在赤壁的清风明月中体悟世间哲理,梵高笔下流转的星空、金色的向日葵成为古往今来人们追求璀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