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060字。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①青春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应该是美好的、充满活力、充满无限可能的,但是这首诗歌的作者—昌耀,却经历了与别人不一样的青春。在因为诗歌创作而被流放到西部垦区之后,昌耀得以冷静的思考、审视整个时代。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让昌耀能够站在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以一种极度的清醒和理智看待这个世界。
②诗歌中,运用到了大量具有西部高原特色的意象,营造了一个庄重的情感氛围,耐人品味,引人思考。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找出诗歌中的意象,鉴赏意象的含义及作用,把握象征的手法
3.诵读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沧桑情怀。
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昌耀的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宏大的主题.
情景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诗人的的情感神经,都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感慨,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各种情感诉诸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或凄婉或深沉或怅惘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那无尽的感慨。今天我们来学习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的一首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解放中的诗人—昌耀
昌耀(1936年6月27日-2000年3月23日),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
1950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宣传队员。同年,响应祖国号召,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期间,推出处女作《人桥》,从此与诗歌艺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3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
2000年3月23日,在与肺腺癌抗争数月后,昌耀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跳楼自杀。
【主要作品】
《慈航》《斯人》《划呀,划呀,父亲们!》《大山的囚徒》 《一百头雄牛》 《一个中国诗人在俄罗斯》《峨日朵雪峰之侧》 《意绪》、《哈拉库图》 《一十一枝红玫瑰》 ;
诗集:《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