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240字。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1-2课-《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因为          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   会同:诸侯朝见天子       三子者之撰:才能
  B.牛羊何择:区别          有复于王者:禀报            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   权然后知轻重:称量
  C.莅中国:统治             恒产:不变的财产          放辟邪侈:逃避        救死而恐不赡:足   隐其无罪:痛惜
  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   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   以王为爱:吝啬     诚有百姓:确实
  2.下面对教材中有关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主线,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进行了简洁传神的描写,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各自不同的人生志向。
  B.《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围绕“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逐层展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
  C.《庖丁解牛》中,庄子借助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梁惠王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达到“保身”“养生”的目的,得到梁惠王的称赞。
  D.《烛之武退秦师》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3.下列句子中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民之从之也轻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然后从而刑之                    ④然后驱而之善
  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相同
  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       ③④两个“而”字不同
  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也不同
  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       ③④两个“而”字相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
  B.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这样,代词)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然则废衅钟与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盖亦反其本矣
  6.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臣未之闻也 B.莫之能御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臣闻之胡龁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若:至于,连词
  B.若无罪而就死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