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40字。

  23 出师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引用诗词,导入新课
  有一篇文章情辞恳切,读之令人感动。陆游称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慨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文天祥高度评价:“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就是《出师表》。《出师表》已成为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精神榜样和力量源泉。此文何以令这些后世英杰、文豪如此喟叹?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出师表》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
  作者 诸葛亮 生卒年 181—234 字 孔明 籍贯 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
  评价 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先生”,后被封为“武乡侯”。
  作品风格 语言质朴精练,感情真挚恳切。
  代表作品 《诫子书》《出师表》《后出师表》等。
  2.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
  《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3.文体知识。
  表 简介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发展 中国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特点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4.读准字音。
  崩殂(cú)        疲弊(bì)     陛下(bì)        恢弘(hóng)
  费祎(yī)  行阵(háng)  桓(huán)  夙夜(sù)
  渡泸(lú)  驽钝(nú)  攘除(rǎng)  斟酌(zhēn) 
  咨诹(zōu)  妄自菲薄(fěi)  陟罚臧否(zhì)(pǐ)  以遗陛下(wèi) 
  裨补阙漏(bì)(quē)  性行淑均(xíng)  猥自枉屈(wěi)  以彰其咎(jiù) 
  设计思路??
  在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对作者、写作背景等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扫清阅读障碍,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做记号。听毕,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