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10字。
文言文阅读专题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4.(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让间,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议寡人之罪者遍天下,唯君图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B.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C.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D.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遽起指迅速发动,“遽”与《促织》“遽扑之,人石穴中”的“遽”字含义相同。
B.谢指道歉,与《孔雀东南飞》中“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谢”字含义相同。
C.不佞指没有才能,古时常用于自谦,类似谦词有不才、不敏,都表示自己才能平庸。
D.黜指罢官或降职,古代表示官职罢免的词语还有罢、绌、免、夺、解、革、废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派栗腹为赵王祝寿,栗腹查探情况,后禀告燕王,说赵国孤立无援,军力未壮,可以讨伐。
B.燕国朝廷上下大都建议讨伐赵国,燕国举重兵分两路攻打赵国,以惨败告终,后乐间投奔赵国。
C.燕王写信给乐间,虽然表明自己有错,但也埋怨他没有尽到忠厚的本分,希望他不要抛弃自己。
D.燕王用柳下惠多次被黜都没离开鲁国的事例,劝说乐间返回燕国,但乐间最终没有被燕王说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
②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云南省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备考实用性联考(三)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征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征曰:“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辩其真伪,遂良备论所出,一无舛误。
贞观十五年,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太宗尝问:“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