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50字。
7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基础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都能 找到“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在自己从政的小舞台上 地搞改革,却引来了上级监察和考核官员政绩的官吏来找麻烦。陶渊明大怒:“我安能为五斗米折腰?”连夜罢官而去。从此,他就这样一直在乡下读书、思考、种地,终于在他弃彭泽令回家16年后的57岁时写成
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设计了一种最好的心态,让人们得到解脱。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空中楼阁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脍炙人口
B.海市蜃楼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
C.海市蜃楼 顺藤摸瓜 大张旗鼓 喜闻乐见
D.空中楼阁 按图索骥 大刀阔斧 喜闻乐见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
C.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不同的人对理想家园的理解。
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种山水布景、一个社会模式、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B.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的社会模式、山水布景、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C.中外文学史上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出一种从来没有的山水布景、社会模式、人生哲学,在后人心中深深地植根。
D.中外文学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诗人能像他这样创造了一个社会模式、一种山水布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心中。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 。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 ,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 ,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5.从曹操和陶渊明两人中选择一人,仿照示例为之写一首小诗,40字左右。
示例:
雪莱,你是一只云雀,
衔着橄榄枝,唱着欢乐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