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30字。
《哦,香雪》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2 . 总结香雪的人物形象。
3 . 理解小说主题思想。
4、赏析小说借助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的写法。
5、品味小说的语言美。
6、体悟小说的诗意美。
【预习准备】
全文一共82个自然段,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铅笔盒,同学们一定不陌生,几乎每个同学从上学的那天起都会拥有一个漂亮的铅笔盒,可是你们知道老师上小学的时候用的铅笔盒是什么样子的吗?(图片展示过去注射剂药盒)
那个时候,谁要是有一个真正的铅笔盒尤其是那种带吸铁石的铅笔盒,在同学们中间一定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今天我们要讲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一个女孩和一个铅笔盒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
这篇小说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三、字词积累
读准字音:
皱褶(zhòu,zhě) 嘟囔(dū nang) 吮吸(shǔn) 捂(wǔ) 瞥(piē)
怂恿 (sǒng yǒng) 娇嗔(chēn) 辗轧(niǎn yà)
搡(sǎng) 窸窸窣窣(xī sū) 隧(suì)道
积累词语:
刻意:用尽心思。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蠕动: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撼天动地:形容声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