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400字。 一、文言文阅读:传记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思道字子行,聪爽俊辩,通悦不羁。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问,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物。齐天保中,《魏史》成,思道多所非毁。由是前后再被笞辱,因而落泊不调。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司空行参军、长兼员外散骑侍郎,直中书省。文宣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祖孝征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有八篇。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谜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尝于蓟北,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后为给事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未几,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等举兵作乱,思道豫焉。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思道罪当斩,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令作露布。援笔立成,文不加点。神举嘉而宥之。后除掌教上士。隋文帝为丞相,迁武阳太守。位下,不得志,为《孤鸿赋》以寄其情。其序曰:“余志学之岁,自乡里游京师,便见识知音,历受群公之春。年登弱冠,甫就朝列;谈者过误,遂窃虚名。”思道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潼。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世。岁余,奉诏郊劳陈使。顷之,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参内史侍郎事。陈殿定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
(选自《北史•卢思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B.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C.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D.年十六/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乃感激读书后/复为文示松/松不能甚解/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脱去布衣,担任官职。“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古时为平民所穿。
B.太子: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为继承君位的人,必须由嫡长子担任。
C.志学:借指十五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还没到壮年,故称弱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思道颇有才学,不持操行。他从魏收处借阅奇书,几年间才能和学问都很卓著,但他喜欢轻视和侮辱别人,因对《魏史》多有诋毁,而受到鞭打凌辱。
B.卢思道才气过人,受人称道。文宜帝去世,从当朝文士所写挽歌中择优采用,其他人不过选用了一二首,只有他被选用八首,因此被当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C.卢思道参与作乱,幸得不死。他因母病回乡时遇到祖英伯等人起兵叛乱,便参与其中,获罪当斩,幸而宇文神举听说过他,赞赏他文思敏捷,免除了他的死罪。
D.卢思道仕途不顺,为文寄情。他曾因地位低下不得志,作《孤鸿赋》来寄托不平之情;后又因才高位低,受人欺凌,仕途阻塞,作《劳生论》来指斥当世之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以擅用库钱,免归家。尝于蓟北,为五言诗见意,世以为工。
(2)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嘉纳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为发译道,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志安乐,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留岁余,还,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天子既闻大宛至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元朔六年,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后二年,汉击走单于于幕北。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曰:“臣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诚以此时厚赂乌孙,招以东居故地,则是断匈奴右臂也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遗之旁国。骞既至乌孙,致赐谕指,未能得其决。骞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张骞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B.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C.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D.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氏:西域国名,秦汉之际居敦煌与祁连间,汉文帝时被匈奴击败,大部分迁至今新疆伊犁河上游。
B.译道:即译导,翻译和向导,因语言差别,需要使人翻译沟通,引导送达;此处指负责翻译和向导的人。
C.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始创于匈奴头曼单于,之后长期沿袭,再后来改称为可汗。
D.博望侯:侯爵名。取其能广博瞻望的意思;古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骞富有开拓、冒险精神。汉使前往大月氏,必须经过匈奴,匈奴与汉朝连年征战,张骞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依然应募前往。
B.张骞坚守气节,忠贞不渝。张骞被扣留匈奴十余年,虽然娶妻生子,但从未忘记自己大汉使臣的身份,辗转归汉,不辱使命。
C.张骞具有杰出的外交才能。他在逃出匈奴之后先后到达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等地,并在第二次出使西域时与乌孙结盟。
D.张骞功绩卓著。影响深远。他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陆路通道,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2)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随,字子正,河南人。登进士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同州。为京西转运副使,陛辞,言曰:“臣父母家洛中,乃在所部,得奉汤药,圣主之泽也。”真宗因赐诗宠行,以羊酒束帛令过家为寿。迁淮南转运使,父忧,起复。时岁比饥,随敕属部出库钱,贷民市种粮,岁中约输绢以偿。流庸多复业。徙河东转运使。擢知制诰,以不善制辞,出知应天府。一日,帝谓宰相曰:“随治南京太宽。”王旦曰:“南京,都会之地,随临事汗漫,无以弹压。”改知扬州。周怀政诛,随自陈尝假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