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情景默写专题练
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静女》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点题,有力地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恋女主人公的主旨。
(2)《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四句互文见义,悲凉愁苦的气氛油然而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生动的描写侧面表现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如“____________,弃脂水也;烟雾横斜,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时,开端即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诗圣杜甫,在书写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时,也暗示了家境之贫寒、生活之孤寂,如“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爱国诗人陆游,在书写生活的闲适之时,也暗示了郁闷与惆怅之情,如“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_”。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思想内核却相似。
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古人的智慧,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以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成语“沧海一粟”是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演化而来。
④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毫无修饰或者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批语,引导学生写作要“文质彬彬”。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⑴《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缘由不传后世是因为:“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___,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____,自以为得其实。”
⑵《扬州慢》中的“____,____”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城市的荒凉衰败。同样是面对万树凋零、江水流逝的景象,杜甫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达了内心的悲情,而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则用“____,____”表达了从繁忙公务中脱身后的快意。
⑶《伶官传序》引用《尚书》“满招损,谦得益”,以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为例,得出了结论“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古代诗人对梦境多有独到的体会。李贺借梦来渲染李凭弹奏箜篌的技艺高超“___________,老鱼跳波瘦蛟舞。”秦观在《鹊桥仙》中写出牛郎织女欢聚之后的惜别及惆怅之情:“柔情似水,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在深夜忽然梦回锦绣年华,对比现在的境遇,伤痛不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秦国如果能够爱护百姓,不会很快灭亡,“____________,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___________?”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国覆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诗文中的夸张手法常用来表现事物鲜明的特征。李白在《将进酒》中“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使用夸张手法,悲叹人生短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形容天姥山之高峻。柳永《望海潮》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竞豪奢”,形容杭州城的物质繁华景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眼前的长江、青山,引发作者怀古之思。
②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体现。
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韩愈在《师说》中批评了士大夫们“曰师曰弟子云者,_______”这种“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沁园春•长沙》中的青年们“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虽世殊时异,但关注社会的精神一脉相承。
(2)英雄无关成败。“想当年,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刘裕是英雄;“_______,谈笑间,_______”,儒雅自信、指挥若定的周瑜是英雄;“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壮岁已逝仍心系国家的陆游亦是英雄。
(3)古人常借丰富的想象力来构造超凡出尘的精神世界,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力簸沧海的大鹏“水击三千里,_______”,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的奇特景象。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古人常借助写色彩的词语突显景物特征,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滕王阁“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下临无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