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70字。
2023年高考作文模拟导写: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
然而,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度”,时时依“度”而行,照“度”而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仔细想想,为人也好、处事也罢,为生活、为事业,哪有什么真正的“度”?人们所谓的“度”,不过是一种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该予以破除。
针对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度”的理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两段转折关系的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强调了讲究“度”的重要性。第一句话指出度的内涵是“过犹不及”“多了少了都不好”,第二、三两句话指出不讲究“度”的后果,第四句话从所做之事的性质的角度解读如何把握“度”。第二段文字,强调不要处处死守某个“度”。第一句话指出死守某个“度”会僵化死板,第二句话指出没有真正的“度”,第三句话指出“度”是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破除。
材料的主旨是我们要讲究“度”,但又不能处处死守某个“度”,可见材料对于“度”的理解本身就具有辩证性,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度”的含义极为丰富,这里指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尺子),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在生活事业上,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恰到好处,切记过犹不及。但实际上“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需要视情况、场合、对象、事情的性质而定,情形不同,“度”的标准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视情况而灵活应变,同时又能理智处理各种事情,力争做的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如果我们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般地死守着某个标准(“度”),那么最终只会束缚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做事变得僵化死板,不知变通。这样的“度”必须予以破除,否则于人于事均无益。
从“谈谈你对‘度’的理解”可知,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以辩证思维,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凡事应该讲究“度”,但遇事又不能死守某个“度”。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度”,为什么要讲究“度”,如何打破“度”等。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参考立意:
1.凡事要讲究“度”。
2.人生有尺,做人有“度”。
3.固守某个“度”,反而过犹不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