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620字。

  南阳市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论在经历“审美的复苏”“体系的探索”“现代性转换”之后,得益于视野逐渐阔大,经验不断充实,正在走进新的阶段。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试图重新找到中国文化根性,展开从思维方式到价值体系的新论述。在这样一个回头细看的过程中,传统文学生活中大量新事实被看见,与此同时,“中国文论”研究越来越多探向历史维度。这时出现了两组对比鲜明的趋势:一方面是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弱的理论解释力;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声音要“去西方化”,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能进去而不能出来,不能告诉我们“破”了西方之后要“立”什么,以至于一度迷失目标。当下学界已经认识到,在大量新事实充分发现的基础上,需要有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超越以往对中国文艺的阐释与解读。当今时代的中国文论要避免前面几个历史阶段带来的局限,发展出像中国哲学、中国历史那样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发展出新的理论论述。简言之,这个新论述就是“中国文论的历史自觉与现代阐释”。这一新论述有两个轮子,一是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与新意义;一是活古化今,在解释当今文艺实践中不断丰富提炼出新的话语。
  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在“回头看”过程中温故知新,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新眼光又使得中国文学与艺术自身的新事实被看见。其中最显著的是文学边界的扩大、文学功能的再发现。譬如,一些学者通过多年个案与专题研究,发现中国文学的“文体”极为丰富多样,“文体”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区别于西方文学的重大民族特色。古往今来,中国文艺家以丰富的文体实践不断丰富经验与美感的表达,中国文学的“天光云影”原来大都可以从文体角度悟得其中三昧。这就大大改写了五四时期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以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分法所限定的文学认知图式,从而大大扩展了文学边界,使得完全不同于五四书写的中国文学史成为可能。新事实拓展新眼光,新眼光发现新事实。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重新认识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这与中国文化整体复苏和社会普遍文化自觉是相适应的。
  中国文论是否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生命力,还要看它能否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当今时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中国文论的文化自觉和整个国家的文化战略是相通的,这是发展的重大机遇所在。与此同时,中国文论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譬如,文学创作如何在中华崛起的时代,充分涵育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而“国身通一”的士人理念、“家国兴衰”的志士情怀,正是千年中国文论主流,即严羽所谓盛唐诗为“第一义”以及王国维所谓“屈子文学之精神”。说到底,“文以载道”的“道”既是客观历史大趋势,也是这个大趋势内化为士人身心的担当。中国文史智慧、人文关怀与道德传统仍然在今天文学活动中起作用。正如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吴文辉所说,当代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小说,无论怎样新变,还是跳不出中华传统伦理和传统价值观。因而,我们应清醒认识到,中国文论核心价值仍然与当代审美经验和文化实践发生直接关联,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发挥重要影响。
  (摘编自胡晓明《强化中国文论阐释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论视野逐渐开阔,经验不断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在经历了几个有局限的阶段后,现在走进新的发展阶段。
  B.近年来,中国文论从传统文学生活中发现了大量新事实,但依然缺少一个大的理论综合,表现之一是越来越强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弱的理论解释力。
  C.中国哲学和中国历史的研究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是因为它们摆脱了前面几个历史阶段研究中带来的局限,发展出了新的理论论述。
  D.中国文论新阶段的发展应包含两个维度,一是发现新事实与新意义,二是能活古化今,有效阐释当今文艺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分析研究中出现的两组趋势,论证中国当代文论研究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B.文章以中国文学“文体”极为丰富的新发现为例,论证中、西文论研究存在不同。
  C.文章第四段,引用严羽、王国维的观点,论证了中国文论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D.吴文辉关于网络小说的论述,意在论证当代文学创作既要创新,又要传承传统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文学除了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四大文体外,还有其他的文体形式,这是中国文论研究不断更新文艺研究眼光后的新发现。
  B.中国文论研究进入新阶段后有了关于文学边界、文学功能的新发现,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深入,后面很大可能会有其他新发现。
  C.如果中国文论能发展出强大的辐射力和解释力,形成新的成功的理论论述,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学创作一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D.当代文学要涵育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这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也应成为文学创作者的文化自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人体不同脏器之间的酸碱度存在极大差异,比如胃液呈强酸性,pH值在1.5-2之间;胰液属于强碱性,pH值可达8.8;小肠液也属于碱性,pH值在7.2-7.8之间。虽然各脏器之间酸碱度差异巨大,但分泌的消化液和食物发生作用以后,酸碱度都会发生一些不同变化,不管其变化如何,进入血液以后,都会被分解成pH值为7.35—7.45的弱碱性,不会也不可能出现酸性体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生活饮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