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70字。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四共同体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法不阿贵, 。
(2) ,到乡翻似烂柯人。
(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沁园春??雪》中 ,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
(5)君子为政,要与民同乐,更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范仲淹也曾在《岳阳楼记》中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言壮语
(6)山河日月俱有感,风花雪月皆是情。请写出古诗中写“雪”的连续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问题。(10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dù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______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______在那个小村落里,______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mò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河畔( ) 炊烟( ) dù了一层金边( )落mò( )
(2) 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 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错落有致 缭绕 升腾 B. 长短不一 缠绕 奔腾
C. 长短不一 缠绕 升腾 D. 错落有致 缭绕 奔腾
(3) “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话在编辑时遗漏了,请问放在下列哪一处最合适?( )(2分)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含“烟”的诗句与文段中划线句“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意境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D.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当代劳动者奋斗在各自的领域,用精益求精的职业品质彰显着“工匠精神”。
B. 随着电视剧《人世间》的播映,作家梁晓声也倍受关注,因而家喻户晓。
C. 全社会都要响起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D. “此爱跨山海”的援藏教师陈洪顺,为教育事业悲天悯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许。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语法知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杰出的文人。
B.《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文章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C.“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名词。
D.“精准扶贫”“一带一路”“全民阅读”“亲近自然”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
5、综合性学习。(8分)
学校开展“关注体育盛会,培养家国情怀”系列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国家篇??我创作】师生观看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比赛后,老师创作了一首小诗。为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老师请你续写最后一句。(2分)
冰,让水有了棱角
雪,让冰有了形状
运动,
(2)【城市篇??我宣传】泰州市将承办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请你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为这件盛事写一则宣传语。(3分)
(3)【社区篇??我劝导】你班组织“美化社区迎省运”实践活动,晓华积极性不高,他认为到省运赛场做志愿者才有意义,你这样劝说他:(3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