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410字。

  2022年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2)
  一(25)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巧用修辞,可使古诗文意蕴丰富,表意隽永。岑参巧用比喻,以“ (1) , (2) ”一句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李白的“   (3)  ,  (4)  ”则以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欧阳修的“ (5) , (6) ”两句对偶情景相融,写尽了太守观春夏而心沉醉的坦然;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以生动的拟人与夸张“ (7) , (8) ”极言秋风怒吼的声势之狂;靖节先生陶渊明在他描绘的世外桃源中以“ (9) , (10) ”一句借代,虚构了一幅没有剥削、和平安定的理想社会。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伫(zhù)立窗前,居然一眼就可以看到国贸三期的“中国尊”,它若隐若现,瘦削(xiāo)成一根微不足到的柱子,在迎风而立。
  B.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带着新奇与怯(qiè)懦默默地换上了溜冰鞋,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众多的人或灵活或笨拙(zhuō)地溜来滑去。
  C.人到极其无可耐何的时候,往往会做出这种比悲号(hào)更为凄(qī)惨的表情。
  D.每每凝(nín)视一次,都有一次感动、一次震憾,那种绿意盎然的冲击,那种丰收在望的喜悦,常常让我对大地及大地上的生命,充满了敬畏与膜(mó)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用那或浓稠或轻盈,或壮美或清雅的文字,在我们的心田蓄上一方有深度的池塘,从此引来清风明月,蝉声鸣鸣。
  B.忽而又想起俄罗斯战争后扬起喧嚣的尘土,滚滚而来……千古始作俑者,皆染书卷气,方成大家。
  C.无数的诗人自不必说,凡流芳千古的才人谁不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
  D.心怀五湖四海,墨洒壮丽河山,怎离得开早年的阅读积累,思想熏陶?
  立德中学开展“魅力古国,多彩文化”系列关于中国文化活动,下面是与活动相关的三则材料,请认真阅读,并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11分)
  【材料一】                  考古中国——三星堆面具之谜
  最引人注目的,是5号坑出土的黄金面具。面具表面是半张残片,皱巴巴的,被压成一团,还全是土。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开、清洗、修复,尔后惊喜地发现,竟然是一副做工精细、大小重量都是我国之最、不需要任何支撑就能独自立起的黄金面具。要知道,黄金面具是将金皮锤炼成箔后,铺在人像上再用软质工具锤拓出人像轮廓,之后又用质地细腻的工具,将人像的面貌在金面具上完全蹭拭出来,最后,还要用金属工具剔除双目处的金箔。如此繁琐细致的制造流程,让人叹服的同时也不禁心生谜团:三星堆时期的金器制作业,何已这般成熟?这样一只精美绝伦的宝物,为何只剩下了一半?为什么要铸造这样一副金面具?它到底是戴在谁的脸上?                                          (节选有删改)
  【材料二】                  华夏古国——书法教育改革
  2021年8月26日,教育部在其网站上公布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按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通知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通知强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书法教育的课程安排、教学管理、教师任职条件及资源配置等进行规划。
  【材料三】              文学大国——经典名著之《骆驼祥子》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阅读、理解经典,活动组委会制作了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小档案,下图是关于祥子“三起三落”的资料卡片。
  买车经历 资金来源 结果
  第一次 自己拉车所得 买了车,却被敌兵所抢。
  第二次                                没买成车,钱被孙侦探抢走。
  第三次 虎妞出资                           
  4.请根据内容分点概括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三星堆新近出土的黄金面具?(4分)
  5.请根据材料二的新闻内容,然后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2分)
  6.请根据原著内容,在材料三的表格空白处补充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二(45)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2题。(16分)
  【古诗阅读】
  春  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7.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第一句写春夜,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通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