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60字。

  病句辨析:成分残缺
  [课程标准]
  1.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通过在语境中解读词汇、解读语义的过程,树立语言和言语的相关性和差别性的观念。
  3.在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过程中,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虚词的作用,进一步领悟语法规律。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4.在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的过程中,对比两种语体用词和造句的差别,体会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
  5.反思和总结自己写作时遣词造句的经验,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提高语用能力,增强表达的个性化。
  [教学要点]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四类为语法结构性病句,后两类为语意内容性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一直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病句的辨析修改。一般是一道 3 分选择题,有时在语用题部分增加一道改错题。所考病句类型不会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类型。同一类型的语病不会出现在同一考题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类型设题的频率较高,尤以“搭配不当”居首。2018 年全国卷命题形式有较大改变,特点如下: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考查修改是否正确;句子中有两处语病;和文段的意思有相关的联系。考查实质未变,仍然是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的考查,难度应该是有所降低。
  一、考点解析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啰唆。
  成分残缺
  除无主句、独词句和省略句外,一般句子都要有主语。谓语是及物动词的,后面还必须有宾语。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凡是应该有的成分而没有,导致意思模糊不清,甚至不可理解的,就是句子成分残缺。其中主语和宾语的残缺高考考查频率较高。
  1.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修饰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
  在辨析语病中,“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 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
  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