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250字。  《谈创造性思维》参赛教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创造性的多元思维,养成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思路、设问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漫画《谁也没有错》,谈谈你的看法。接下来回答一个问题:从下列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来。
  学生发言后,师总结: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就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作者)
  环节二:预习检测
  1.交流作者资料
  指名交流后,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学生齐读。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当代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请同学们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对称(   )    模式(   )    汲取(  )  压zhà(  )   根深dì固(  )   
  锲而不舍(  )  孜孜不juàn(  ) 持之以héng(  ) 不言而喻(  )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评价并答疑,对有问题的生字予以订正)
  环节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圈点勾画,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
  4.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明确:1.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①渊博的知识;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
  4.一是“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二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三是“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环节四:研读揣摩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要素,为什么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明确:本文主要论述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的问题。因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个问题很具体,生动形象,又富于针对性,极易引起读者兴趣。
  关于创造性必须的三个要素,经过课文逐层论述,最后才给出答案,这合乎“分——总”这种思维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2.文章第5段以及7、8段各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运用这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文章第5段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证明了“知识是形成创意的素材”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7、8两个自然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中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这两个例子,证明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