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430字。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④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此诗为宋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②苦雨终风:下个不停的雨,吹个不停的风。③鲁叟乘桴:孔子曾慨叹自己的主张无法实现,设想坐木筏到海外去,也许就可能实现。④轩辕奏乐:《庄子》载,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联“参横斗转”照应标题中的“夜”,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将到来。
B.颔联运用象征手法,表明自己的心性如同皓月般皎洁,如同青天碧海般明澈。
C.颈联化用典故,表明自己虽遇赦,但政治险恶,已不再抱任何幻想的超然。
D.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1.【答案】C【解析】“不再对政治抱任何幻想”说法有误。颈联意思是:本想学“乘桴”退出政治舞台的,现在不用学这个了,孔丘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的了。传说古时黄帝演奏过《咸池》这个乐曲,“我”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言外之意是说,政局转为平和了。这一联对政治的议论,说明他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并未完全丧失信心。
2.尾联中的“恨”字,有的版本写作“悔”,你觉得哪个更好?
【答案及解析】“恨”字用得好。“恨”即为遗憾的意思,写出了诗人回来途中观赏到海内观赏不到的奇绝美景,抒发了诗人被流放而不遗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
诗歌鉴赏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首联,叙写诗人夜泊钱塘时,暮色苍茫,江水浩瀚,而致无处系舟,因而发出深沉慨叹。
B.颈联,“迸”字有意突出树叶凋落时的力度感,仿佛是外力所致,借以表达离愁的深重。C.颈联把无形的“离心”“乡梦”融入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从而突出乡愁之浓。
D.第八句,直抒胸臆。诗人歌以寄愁,漂泊意、思乡情尽在其中,虽言“短愁”而实绵长。
【答案】A项。
【解析】A项因果弄错,无处系舟,不是因为暮色苍茫、江水浩瀚找不到泊船处,而是因为孤舟漂泊,思乡情浓。无处系舟并非实写,而是主观内在情绪的一种表达。另,诗句中也没江水浩瀚之意。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进行赏析。
【答案及解析】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描绘了沉沉树林,茫茫秋雨中,一点灯火在风雨中摇曳,失群的大雁在风中飞行的情景(1分),“孤灯”与“一雁”相对,摇曳的灯火、失群的孤雁,烘托出诗人的形单影只、孤苦无依(1分),表达了诗人羁旅不定,凄苦悲凉的心境(1分)。
诗歌鉴赏
伤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③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④。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⑤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⑥,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释】①1129年冬,金兵渡江,攻破临安,宋高宗从海上奔逃。诗人也被迫逃离家乡,流落在湖南邵阳,该诗作于此时。②甘泉:秦汉行宫,此处代指北宋皇宫。③上都:此指临安,北宋京城。④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