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20字。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册第一、二单元
  注意事项∶共三大题,17小题,满分120分,作答时间为150分钟。
  一、读??书(12分)
  【书法??历史见证者】
  书法,是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表达形式,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向导,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见证者。让我们一起赏鉴书法作品,触摸历史温度。
  1.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不同书体展现出不同的风采。下面是班级书法鉴赏会上的四幅书法作品,张铭同学在鉴赏其中一幅书法作品时说∶"字形扁方,呈蚕头雁尾之势。”他说的书法作品是()
  【诗文??文化同行者】
  中华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高明的诗人,常撷取典型意象表情达意。那慷慨的志向、婉转的情思,化作精彩的诗文,升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精神,绽放出璀璨光芒!
  2.诗文是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的作品。请你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关键词 诗句梳理
  情感 (1)曹操《观沧海》中的“     ,若出其里”,展现了其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     ”,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
  意象 花 (2)“    ,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借花传达个人身世之悲和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借花寄托思乡之情、忧民之意。
  月 (3)“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塞一派凄清景象;“      ,       ”(李白《峨眉山月歌》),青山高峻,明月有情,仿佛和流水一起陪伴着诗人远行。
  二、读??思(38分)
  (一)
  文学实践小组开展“最是亲情抚人心”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诗歌中的亲情】
  3.“母亲”一词,呼之于口,便如玫瑰花溢出芳香。文学实践小组准备将下面的文段写在
  研学记录本的扉页上,但不小心遗漏了两句。请你研读文段,在横线处补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帮助,使之与画线句子形成排比。(2分)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喊,就是“妈妈”。“母亲”是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长的词,充满了希望、爱、抚慰和人的心灵中所有亲昵、甜蜜、美好的感情。在人生中,母亲是一切。在悲伤时,她是慰藉;在沮丧时,她是希望;  ,    
  ……她是同情、怜悯、慈爱、宽宥的源泉。
  【歌词里的亲情】
  4.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将父亲日志中的片段采撷成歌词,其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对
  ,进行描述,字里行间深深刻着父亲对儿女的      (2分)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没时间去看,妻子提醒我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孩子哭了一整天哪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痛往心里钻,蹲在池塘边上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
  【名著中的亲情】
  5.在文学实践小组织的“围读会”上,晓阳向大家展示了他的名著阅读笔记,以下是节选的内容,请你帮他将笔记内容补充完整。(5分)
  精彩语段 晓阳的笔记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笔记一∶【梳理情节】节选内容写的是童年时的“我”急着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留下背书的情景。文中“他”让“我”拿的书是《①       》。
  笔记二∶【品析句子】语段中画线句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②      (心情)。
  笔记三∶【人物形象】联系原著内容,我看到的父亲是③    (人物形象)。
  笔记四∶【赏析技法】语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可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④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