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768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答题卡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请将非选择题的答案用黑色中性笔答在答题卡指定答题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留。
2.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产生的,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数字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渗透性的通用技术,其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农业的发展。数字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大数据的积累、开发、挖掘,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流程的系统化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方位重塑。
数字乡村建设对数据这种新型生产要素在农村的积累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村集聚,促进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积累。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数据要素为切口,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的建设力度,吸引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建设,畅通公共资源向农村投入通道。
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嵌入和应用,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从而降低农业损耗;同时,通过信息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收入。数字乡村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数字金融、移动支付等大大降低了金融投资门槛,使农民也能享受现代金融的发展成果,同时为农民扩大生产、多元经营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把握以下几个现实着力点:
加快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农村数字基础薄弱,在5G等新兴前沿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落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应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夯实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从农业生产端和销售端两处着手。在生产端,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销售端,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引导数字金融向农村延伸下沉,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从广度上,数字金融将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银行、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金融产品或服务,改变传统农村金融模式单一、产品匮乏的现状;从深度上,数字金融的兴起增强了金融灵活性、适应性和可获得性,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的短板。
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应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进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有效整合。
(摘编自孔晗、刘帅《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乡村建设因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产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B. 数字技术是一门通用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全流程的系统化整合,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方位重塑。
C.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推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在农村的积累,带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向农村集聚,激活农村要素资源。
D. 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收入,也可以通过提供金融投资机会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先介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产生,接着阐明其重要性、意义,开宗明义。
B. 文章从生产效率、生产要素、收入三方面阐述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C. 文章后半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论述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把握的几个现实着力点。
D.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讨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村数字基础薄弱,没有5G等新兴前沿信息基础设施,应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
B. 发展农村数字经济,要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乡村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C. 数字金融为农村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改变了传统农村金融的现状,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的短板。
D. 数字乡村建设应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将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资源迅速整合、共享与利用。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因现代信息技术在乡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产生”强加因果,原文第1段说的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产生”。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1年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双减”,首先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目前,超过94%的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作业少了,教学质量却不能降,时间短了,教学效果却不能减。
提供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