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830字。
现代文阅读(事理说明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 ① 效果的青铜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这样一种日常用具,却巧妙运用了光学和力学的原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据有关专家研究,这种铜镜边缘装饰很厚,中间镜面很薄,而镜背的花纹图案又凹凸不平,在用铜水铸镜冷却凝固的过程中,边缘部分凝固得慢,会对中间先凝固的部分产生挤压作用力,使镜面部分产生变形。然后,在打磨镜面时,磨得越薄,这种变形就会越明显,而这种变形又正好与镜背花纹的凹凸对应,这就为镜子反光时镜面亮、花纹暗打下了基础。当然,这种变形起伏差距很小,只有0.01毫米左右,肉眼根本察觉不到,所以在常人眼中它还是一面平滑的镜子。表面十分光滑的镜子反射到墙上的光斑却有明有暗,而这明暗效果又正好与镜背花纹一致,于是就会产生一种强光穿过有暗纹的透明物体照到墙上的错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一面透光镜,背面铭文是“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外形与一般铜镜无异,但当光线照射镜面时,与镜面相对的墙上就会映出镜背纹饰的影像,十分神奇有趣。
平的镜面反射光线充分 显得亮 不平的镜面反射光线散乱 显得暗
透光镜原理示意图【材料二】
耀州窑青釉提梁倒注壶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藏品之一。这个五代时期的酒壶,壶盖与壶身合为一体而无法打开,只能从壶底的梅花眼往壶里注酒。其精妙之处在于,由于巧用“连通容器内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设计壶内结构,注酒时,只要还没注满,无论壶体怎么倾斜,壶里的酒都不会洒出来。另外,酒壶的造型纹饰也相当精美:壶把儿是一只凤凰,壶嘴是一只张口侧卧的母狮,下方有一只幼狮在其腹下吮吸乳汁,壶身上还有美丽的牡丹花图案。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巧妙地把科学技术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烧制出这样瓷色如玉、精致有趣的酒壶,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是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也觉得自愧不如。
倒置注酒 正置摆放
青釉提梁倒注壶原理示意图 青釉提梁倒注壶照片
【材料三】杭州博物馆内收藏有一件先秦时期的青铜喷水震盆——“阴阳鱼洗盆”,盆底绘着四条鱼,鱼嘴设计在水柱的喷涌处,鱼和鱼中间刻着四条《易经》河图抛物线。操作时,先往盆中加一半清水,再摩擦铜耳,刹那间,盆中水就汹涌翻滚,涌出四股喷泉,还会发出念《易经》中震卦六爻的声音。这一壮观的景象是什么原理造成的呢?原来,当双手来回摩擦铜耳时,“鱼洗”受迫振动,由于两个铜耳对称地安置在“鱼洗”两侧,它们的振动叠加形成了驻波,处在四个波腹位置上的水珠获得了较大的能量,从而跳出了水面。中国古代工匠能在日常盥洗工具的制造工艺里,融入“共振”与“波的干涉”等科学原理,真是 ② 。
1.依据文意,在【材料一】和【材料三】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特殊 ②叹为观止 B.①特殊 ②令人叹服
C.①特色 ②叹为观止 D.①特色 ②令人叹服
2.【材料二】给文字配了一幅原理示意图和一幅照片。请结合文字内容,分别说说这样配图的好处。
3.统观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阅读选文《立春》,完成下列小题。
立春
①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农历正月初一前后)。“立”是“开始”的意思。
②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5天为一候。“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振始,三候鱼陟负冰。”由这三候的名称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立春的季节变化特征——告别了寒冷的冬天。
③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却还未能一时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便十分准确的把立春这个阶段特征的预兆,形象的表现出来。关于初候,唐朝大诗人李白“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