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20字。
202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书写。(5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规范、工整。
二、积累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1)-(2)小题。(4分)
“十里烟堤翻柳浪,数家茅屋挂鱼蓑”,这便是孙犁笔下风景如画的白洋淀水乡。这里有明月、清风、稻秧,这里芦苇万顷,莲蓬清香。清风徐徐吹过,苇草随风摆动,湖面上荡漾着粼粼波纹,湖水碧绿澄( )清,好一派如诗如歌、 (A.美不胜收 B.美轮美奂)的风光。傍晚时候,一点点黄晕②( )的光洒在湖面上,烘托出一片静mì③( )的夜。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①澄( ▲ )清 ②黄晕( ▲ ) ③静mì( ▲ )
(2)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分)
2.七年级(1)班语文学习小组准备开展“漫步古诗苑”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3分)
(1)【任务一】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
品读诗文,泛舟书海,我们可以跟随古人的足迹去旅行。读《峨眉山月歌》,跟随李白一起欣赏峨眉山下“峨眉山月半轮秋,① ▲ ”的江月秋景;同曹操一起“观沧海”,可以领略“水何澹澹,② ▲ ”的宏伟气象;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遇到了“③ ▲ ,④ ▲ ”所勾勒出的一位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读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可以去边塞大漠,听着“⑤ ▲ ”,感受“⑥ ▲ ”的绵绵不绝的乡愁;舟行江上,与王湾一起“次北固山下”,领悟“ ⑦ ▲ ,⑧ ▲ ”所蕴含的时序变迁和新旧交替的哲理。
(2)【任务二】研究小组运用“错别字辨析法”整理古诗词字词。请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选项。(2分)
①意象辨析法:乡书何处达?归 ▲ 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A.燕(主要表示春天的美好) B.雁(主要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②根据偏旁辨析法: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 ▲ 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A.州(表行政区域) B.洲(表水中高地)
(3)【任务三】研究小组想对诗句进行分类,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主题类的是(只填序号) ( ▲ )(3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聆听自然,万物皆有情。春雨淅沥,泉水叮咚,诉说着心中的喜悦; ▲ , ▲ , ▲ ;红梅傲雪,白杏吐蕊,绽放着生活的芬芳。让我们心存感恩,为它们赞美,为它们歌唱:赞美这成长路上风霜雨雪的奇观,歌唱这前行途中鸟语花香的陪伴。
三、阅读理解(49分)
(一)(6分)
4.下面是《朝花夕拾》中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篇名。(2分)
A.捕鸟 B.买来《山海经》 C.衍氏冰块
选择 ▲ 和 ▲ ,篇名分别是《 ▲ 》和《 ▲ 》。
5.在文学作品中,把作者情感传达给读者的媒介有很多,作品的色调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色调有冷暖之分,读完《朝花夕拾》,你觉得这本散文集的色调是怎么样的?请结合相关文章内容简述理由。(4分)
▲
(二)开在心里的橘子花(17分)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