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700字。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2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虐待(nüè) 糟蹋(zāo) 天骄(jiāo) 弄巧成拙(zhuō)
B.绯红(fēi) 畸形(qí) 荒缪(miù) 长吁短叹(xū)
C.瞥见(piě) 狩猎(shòu) 慰藉(jiè) 不知所错(cuò)
D.狭隘(yì) 娉婷(pīng) 稽首(qǐ) 眼花瞭乱(1iá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秘决 心旷神怡 不可名状 消声匿迹
B.治裁 明辨是非 川流不息 阴谋鬼计
C.旁骛 遮天蔽日 鳞次栉比 断章取义
D.端详 变换莫测 流连忘返 谈笑风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此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B.时至今日,各界呼吁多年的《青少年儿童食品安全保护法》迟迟未能出台,青少年儿童的食品安全、健康成长依然缺乏。
C.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健康成长,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事关国家的发展与未来。
D.安徒生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让很多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快乐。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编年体史书。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B.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C.《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D.辛弃疾,唐代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5.下列复句中与其他三句类型不同的一句是( )
A.它没有因春风的吹捧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因秋风的指责而垂头丧气。
B.假若非要把落叶说成孤独,要么显得过于矫情,要么显得过于愚妄。
C.孤独不是它的追求,也不是它的向往。
D.片片落叶既像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又像一座座精美的艺术品……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国传统建筑工艺中有不用一颗铁钉便可做到严丝合缝的榫卵结构。
B.这种信仰一旦被群体化,就会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C.面对自己的罪行,他起初百般抵赖,避重就轻,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开脱。
D.“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在声声蛙鼓的丰收序曲中,庄稼潜滋暗长。
7.选出下列关于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一部《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如“智取生辰纲”表现的是“替天行道”的公义与民义,“拳打镇关西”表现的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与侠义。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潜溪,号景濂,明代文学家。本文是他写给弟子马生的临别赠言,他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是议论性的文章,都体现了儒家“仁”“义”的思想观点,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孟子。
8.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和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③⑤④②① B.③⑤④①② C.⑤③④②① D.①⑤④②③
二.默写(共8分)
9.诗词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行路难》)
(2)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坐断东南战未休。(《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