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40字。
2023届高考作文母题素材集
母题四:信念&选择
(一)真题回顾
(18宝山二模)有明确的信仰,并不能证明有精神追求的勇气;有精神追求的勇气,却能证明有明确的信仰。
(19宝山一模)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22嘉定一模)经济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做“机会成本”,意思是当一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那个被放弃的选项成为了当前选择的成本。这提醒人们注意审慎选择的重要性。但也有观点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确的选择,我们只不过是要努力奋斗,使当初的选择变得正确。
(21奉贤一模)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闻一多《红烛》
(18奉贤一模)莎士比亚说:“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不治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力都在于我们的意志。”(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18普陀一模)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愚顽。
(20普陀二模)"人们往往希望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到生命的意义,然而有时,这种追寻会变成廉价的自我感动。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18松江一模)有人说:“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希望,而不是现实。”
(二)课本素材
苏格拉底vs司马迁
司马迁与苏格拉底对待人生的方式不可谓不令人叹服。前者,为完成《史记》,忍辱负重也要挣扎求生;而后者,本可以有很多条路避开死亡,但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却慷慨赴死。这两个人的行为看似矛盾,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做出的抉择。司马迁,他有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想做的抗争,所以他放弃了痛快的死亡和轻飘飘的名节。苏格拉底,他大半生都在从事他的哲学活动,启发人们的思想;而死亡,正是他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和独特人格的最后一步。
那么,为什么在他们眼中人生追求远重于一般人用一辈子都难以勘破的生死呢?或许在他们看来,生命的意义远大于肉体的存在或毁灭。正如苏格拉底曾说过,别人是为了吃而活,而他是为了活而吃。私以为,前者是为了物欲,后者是为了精神。苏格拉底的“活”绝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肉体的存活,而是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在他看来“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