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120字。
2022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2年11月8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变迁的显著特征。对于数字时代的老年人来说,横在他们面前的,首先是三道数字鸿沟。“接触鸿沟”——互联网接触难,是很多老年人数字生活的第一道障碍。“使用鸿沟”——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严重限制了老年人的数字红利获得感。“知识鸿沟”——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很多老年人跨过了“使用鸿沟”,但因数字素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
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一是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导致老年人数字社会化不足。互联网引入中国至今不到三十年,智能手机与网络平台的大规模社会应用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数字技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新,老年人难以跟上技术迭代和数字社会转型的步伐。二是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研发设计更偏好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需求特征关照不足。例如在医疗领域,几乎所有大型医院都开通了网络平台,但实际操作上要求完成一系列流程手续。这些烦琐的技术流程让大多数老年人望而却步,无形中抬高了老年数字生活的技术门槛,三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在改革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效率偏好,导致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制度性排斥,在数字技术赋能的信念下,一些单位机构一味地追求数字化的技术效率,而减少线下的服务供给,这对老年人的公共服务可及性与公平性带来负面影响。
如何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分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值得给予足够的关注。
在国家政策层面,要将数字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有机统筹结合,为数字化精准赋能老龄化提供顶层设计,以“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为指引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和规划指导要突出问题导向,树立技术效率与社会效益兼顾的长线思维,分层分类解决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痛点问题。还应始终坚持“数字底线思维”,在数字技术目前还做不到或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不减少或适当增加传统的线下人性化服务途径。
在企业研发层面,要激励引导互联网企业和平台面向老龄时代的技术创新和软硬件研发设计,为老年人有效融入数字生活提供科技支撑。企业和平台在研发设计时要重视老年用户的需求感受,突出“数字技术适老化”和“场景服务智能化”的应用创新导向,并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多元化技术支持,以解决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数字使用能力不足的难题。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点需求场景,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高频事务与服务的系统平台功能集成,不断提升涉老场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主动解决老年人数字生活的可及性和普惠性问题。
在社会参与层面,政府、家庭、社区与公益组织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参与,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技术使用意愿、应用能力和总体素养水平。一方面,应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建设和涉老平台服务的规范监管,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信息隐私安全和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家庭代际的数字反哺功能,并借助社区、公益组织等不同力量,通过定期举办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获取能力和网络数字素养水平,让更多的老年人融入和享受数字化时代的美好生活。
(摘编自杨江华《数字化与老龄化共振中的难题何解》,《光明日报》2021年04月27日)
材料二: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结构。中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数字化进程几乎同步,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老龄化与数字化的“共振”,这就引发了新的挑战,即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是指在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区和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代际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即横亘于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数字鸿沟,指老龄群体与年轻群体之间由于数字化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和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代际数字鸿沟的本质是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的不适应。要解决与代际数字鸿沟相关的各种不适应,一是要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二是要创新和改善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倡导科技向善、科技普惠和科技适老;三是要以新的社会规制抑制或矫正代际数字鸿沟。面对代际数字鸿沟,应倡导建立以全龄包容为导向的设计、评估与服务体系。从设计者角度看,在物理或数字化产品和界面的设计中,应充分注重面向老龄人群的设计、评估和服务理念,充分考虑老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行动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从使用者角度看,应鼓励并帮助老龄人群接触各类新技术产品,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
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超级大事。面向未来,对老龄化、老龄社会的准备与应对,正在成为企业、城市、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不可估量的超级机遇。
(摘编自梁春晓《代际数字鸿沟,在老龄化与数字化“共振”中扩大》,《中国日报》2021年03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老年人虽能接触、使用互联网,却因数字修养不足而无法深度融入数字生活,面临新困境。
B.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主要源自中国互联网社会化进程的压缩、互联网企业技术研发设计的群体偏好、社会公共服务机构技术效率的偏好三方面的结构性制约。
C.老年人、年轻人因接触网络时间的差异造成了信息落差、行为阻隔及代际进一步隔阂的趋势。
D.提高老年人数字化能力有助于改善老年人数字化能力与技术应用和社会规制之间不适应的状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要从老年群体的主体特征、核心需求和应用场景三个维度出发,指导他们融入数字生活。
B.家庭中年轻辈在数字接入、使用和素养上对年长辈的教辅行为有利于弥合代际数字鸿沟。
C.中国老龄化“超级老龄化”的特点,形成了老龄化和老龄社会背景下的代际数字鸿沟。
D.面对代际数字鸿沟,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来设计数字产品,又要努力提升老年人的数字使用意愿。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阿里研究院《2020后疫情时代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50%的银发群体在网购时因觉得麻烦和不会操作往往选择放弃。
B.许多地区开设了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班,努力破除老年人日常使用手机的障碍,提的能力。
C.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7%,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0.3%。
D.你的朋友圈,你爸妈每条都点赞;你刷抖音,看到了爷爷奶奶拍的视频;在B站,出现了长辈的身影。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某体检中心想要推出一款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应用小程序,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深 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