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284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 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BBC香港1997 年7 月1 日报道 他们在回荡珠江两岸的号角声中离开,用挥手画下悠长告别的句点。这是“不列颠尼亚”号的最后一次航行,大英帝国的最终章。
  雨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这位最后的香港总督离开总督府时,现场弥漫着情绪。这一刻他准备已久。当降旗的号角声最后一次响起时,最后一任总督彭定康勉力维持住情绪。
  这位总督是苏格兰风笛的爱好者,这首《高地教堂》是他最喜欢的曲调。他必须离开代
  表这座城市的住所,象征这位最后总督的国旗也将随他回国。他的女儿们专注地见证这一历 史性的一刻。
  总督离开时,他遵循传统,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 会回来”。
  英国占领香港,是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之时。今晚,她的后代将把香港交还。夜空紧接
  着被点亮,伴随着隆隆的烟花声。帝国主义的最后一程在节庆般的烟花中画下句点。午夜来到,历史将香港从英国的怀抱中移开。英国国旗降下,一个半世纪的大英帝国统治随之结束。
  登上“不列颠尼亚”号,他给女儿温柔的碰触。看着今晚在我身后航行的“不列颠尼亚”号,很难想象英国人靠着木造船航行过半个世纪的时代。那时候,香港是个荒凉寂寞的 地方,英国人的帝国主义冒险最不可能发生于此。当时香港还没有成为大英帝国最有价值的
  战利品。 (有删改)
  材料二 美联社香港1997 年6 月30 日电 随着午夜国旗的交换,焦虑不安和兴奋的
  香港今天摆脱了156年的殖民时代,并开始了在欢欣鼓舞的中国共产党主权下捉摸不定的新 时代。
  香港剪贴簿上此时此刻展示的英国人结束、中国人开始的种种镜头,显示殖民主义逐渐 衰落的图像,以其规模和速度使人眼花缭乱。
  英国查尔斯王储的游艇驶离香港。红旗取代了蓝旗。当大英帝国的太阳最终沉落时,天
  上下雨了。对英国来说,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
  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已通过使英国感到沮丧的方式提醒英国:英国在世界舞台上 的作用已缩小。
  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的这个简单仪式给19世纪的殖民主义以致命的一击,并洗刷了中 国一贯认为是根本的耻辱。
  对香港630万人民来说,这是未来的黎明。这一天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新纪元的
  诞生。(有删改)
  材料三
  与时代同向,与祖国同行
  程龙
  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邀请,备受瞩目的内地奥运健儿访港代表团近日访港,相关活动
  门票一经发售,几小时内几近售罄,体现的是香港民众对内地奥运健儿的喜爱、对祖国发展 进步的关注。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前不久,在“时代精神耀香江”之大
  国建造主题展开幕式上,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的孩子们,手持鲜艳的国旗和
  香港特区区旗,用普通话合唱了一首《龙的传人》,引来阵阵掌声。童声悦耳动听、感染人 心,激荡着爱国之情。
  大国建造,让香江更璀璨。从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香港临时医院项目和社区治疗设
  施项目,到改善民生的香港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搬迁沙田污水处理厂往岩洞工程,再到香港
  迪士尼乐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直以来,祖国内地悉心支持香港建设发展,有关香
  港的重大民生工程,都离不开内地建造者的参与。一位建设者说:“祖国永远是香港最坚强
  的后盾。”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内地与香港的建设者们同心协力,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贡 献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香港市民在深入了解国家发展、见证国家成就的过程中,不断筑牢国家认同、激发家国
  情怀。“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最近一段时间,“时代精神耀香江”系列活动在香港引发热烈反响。“月壤入港”活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天地对话”现场, 近300名香港大中学生、科技工作者踊跃参与,“大国航天”成为网络热词;短短6天的大国建造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市民、200多个团体参观……祖国内地与香港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在同呼吸、共命运、齐奋斗中涌动着深厚爱国情感,凝聚着一股奋进力量, 推动香港创造美好未来。
  日前,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长津湖》在香港上映,有香港观众观影后直呼:"这是最好
  的国民教育课!"”主旋律电影在香港受到广泛好评,反映的是香港观众“身为中国人的骄做”。香港同胞素来有爱国爱港的传统,爱国爱港是主流民意。近期,从《国旗及国徽(修订)条例》刊宪生效,到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从学校课程增加国情教育、 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到公营学校新聘教师均须通过基本法测试;从国
  家“十四五”规划在多领域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爱国
  爱港,繁荣发展,在点滴行动中化作了具体的政策,于落地落实中收获实效。在“一国两制”
  的正确轨道上,在“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指引下,香港各界爱国力量广泛凝聚,爱国正气 持续上扬,为香港重塑新优势、书写新传奇提供重要保障。
  香江潮涌起新航,爱国深情永不变。一路走来,风雨兼程,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
  相连。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擦亮爱国底色,激发爱国热情,以奋斗者的姿态向未 来奔跑,就一定能共享祖国的尊严与荣耀,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摘编自202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与材料三都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但 因体裁不同,《别了》侧重于议论,材料三侧重于描写。
  B.彭定康离开时,坐车绕行总督府三圈,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代表着承诺“我会回来”。 这说明彭定康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再次回到香港履行他的使命和职责。
  C.材料三主体部分列举祖国支持香港发展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香港同胞应与时代同 向与祖国同行”的观点。
  D.全世界通过电视观看到了红旗取代蓝旗,虽然查尔斯王储和彭定康设法把他们的撤退变 成尊严和克制的英国爱国主义场面,但是,这个事件充分显示了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正
  在缩小。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三主体部分列举祖国支持香港发展的典型事例,充分证明了“香港同胞应与时代同 向与祖国同行”的观点。
  B.材料三末段与题目相照应,在肯定香港同胞爱国深情的同时,号召中华儿女在民族复兴 的道路上尽职尽责,砥砺前行。
  C.材料一认为香港曾是个荒凉寂寞之地,其能有现在的繁荣富足,和大英帝国的统治是密 不可分的。
  D.材料二从第三方的角度客观真实地报道了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新闻语言不带有主观
  感情色彩。
  3.请结合材料三,谈谈“香港中小学升挂国旗制度化、常态化”的意义。(3分)
  4.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材料一、二是如何体现的。(4分)
  5.这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二)小说阅读(本题共4 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雨中的猫
  (美)海明威(注)
  这家旅馆里只住着两位美国旅人。他们住在二楼,面朝大海,也面对着公园和战争纪念 碑。公园里有大棕榈树和绿色的长凳。意大利人大老远跑来看战争纪念碑。纪念碑是青铜铸的,在雨里泛着光。这会儿正下着雨。雨水从棕榈树上滴下来。石子路上出现一汪汪积水。 雨水滂沱,海浪裹着雨水像一条长长的线涌上岸,又沿着沙滩滑下去,然后再裹着雨水涌上
  来。泊在战争纪念碑旁边广场上的汽车都开走了。广场对面有个侍者站在咖啡馆门口,正朝 着空荡荡的广场张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