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990字。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 分)
采薇
鲁迅
伯夷和叔齐一路向北,讨着饭,晓行夜宿,终于到了首阳山。
这确是一座好山。既不高,又不深,没有大树林,不愁虎狼,也不必防强盗:是理想的隐居之所。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里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他们就满心高兴,用拄杖点着山径,一步一步地挨上去,找到上面突出一片石头,好像岩洞的处所,坐了下来,一面擦着汗,一面喘着气。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沉,倦乌归林,啾啾唧唧地叫着,没有上山时候那么清静了,但他们倒觉得也还新鲜,有趣。在铺好羊皮袍,准备就睡之前,叔齐取出两个大饭团,和伯夷吃了一饱。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所以当晚把它吃完,从明天起,就要坚守主义,绝不通融了。
他们一早就被老乌鸦闹醒,后来重又睡去,醒来却已是.上午时分。伯夷说腰痛腿酸,简直站不起;叔齐只得独自去走走,看可有可吃的东西。他走了一些时,竟发现这山不高不深,没有虎狼盗贼,固然是其所长,然而因此也有了缺点:下面就是首阳村,所以不但常有砍柴的老人或女人,并且有进来玩耍的孩子,可吃的野果子之类,叔齐一棵也找不出,大约早被他们摘去了。
叔齐一下子失了锐气,然而还在想,挣扎地想,仿佛是在爬出一个深潭去。爬着爬着,只向前。终于似乎自己变了孩子,还是孤竹君的世子,坐在保姆的膝上了。这保姆是乡下人,在和他讲故事:黄帝打蚩尤,大禹捉无支祁,还有乡下人荒年吃薇菜。
他又记得了自己问过薇菜的样子,而且山上正见过这东西。他忽然觉得有了气力,立刻站起身,跨进草丛,一路寻过去。
果然,这东西倒不算少,走不到一里路,就摘了半衣兜。他还是在溪水里洗了一洗,这才拿回来;还是用那烙过松针面的石片,来烤薇莱。叶子变成暗绿,熟了。撮起一株来,放在自己的嘴里,闭着眼睛,只是嚼。
“怎么样?”伯夷焦急地问。
“鲜的!”
两人就笑嘻嘻地来尝烤薇莱;伯夷多吃了两撮,因为他是大哥。
他们从此天天采薇菜。先前是叔齐一个人去采,伯夷煮;后来伯夷觉得身体健壮了一些,也出去采了。做法也多起来:薇汤,薇羹,薇酱,清炖薇,原汤焖薇芽,生晒嫩薇……
然而近地的薇菜,却渐渐地采完,虽然留着根,一时也很难生长,每天非走远路不可了。搬了几回家,后来还是一样的结果。而且新住处也逐渐地难找了起来,因为既要薇莱多,又要溪水近,这样的便当之处,在首阳山上实在也不可多得的。叔齐怕伯夷年纪太大了,一不小心会中风,便竭力劝他安坐在家里,仍旧单是担任煮,让自己独自去采薇。
伯夷逊让了一番之后,倒也应允了,从此就较为安闲自在。然而首阳山上是有人迹的,他没事做,脾气又有些改变,从沉默成了多话,便不免和孩子去搭讪,和樵夫去攀谈。也许是因为一时高兴,或者有人叫他老乞丐的缘故罢,他竟说出了他们俩原是辽西的孤竹君的儿子,他老大,那一个是老三。父亲在日原是说要传位给老三的,一到死后,老三却一定向他让。他遵父命,省得麻烦,逃走了。不料老三也逃走了。两人在路上遇见,又不料现在的周王竟“以臣弑君”起来,所以只好不食周栗,逃上首阳山,吃野莱活命
……等到叔齐知道,怪他多嘴的时候, 已经传播开去,没法挽救了。但也不敢怎么埋怨他;只在心里想: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他,可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
叔齐的预料也并不错:这结果坏得很,不但村里时常讲到他们的事,也常有特地上山来看他们的人。有的当他们名人,有的当他们怪物,有的当他们古董。甚至于跟着看怎样采,围着看怎样吃,指手画脚,问长问短,令人头昏。而且对付还须谦虚,倘使略不小心,皱一皱眉,就难免有人说是“发脾气”。
不过舆论还是好的方面多。后来连小姐太太,也有几个人来看了,回家去都摇头,说是“不好看”,上了一个大当。
这时候,伯夷和叔齐也在一天一天地瘦下去了。这并非为了忙于应酬,因为参观者倒在逐渐地减少。所苦的是薇菜也已经逐渐地减少,每天要找一捧,总得费许多力,走许多
然而祸不单行。有一天,他们俩正在吃烤薇菜,不容易找,所以这午餐已在下午了。忽然走来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人,先前是没有见过的,看她模样,好像是阔人家里的婢女。
“您吃饭吗?”她问。
叔齐仰起脸来,连忙陪笑,点点头。
“这是什么玩意儿呀?”她又问。
“薇。”伯夷说。
“怎么吃着这样的玩意儿的呀?”
“因为我们是不食周粟……”.
伯夷刚刚说出口,叔齐赶紧使一个眼色,但那女人好像聪明得很,已经懂得了。她冷笑了一下,于是大义凛然地斩钉截铁地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伯夷和叔齐听得清清楚楚,到了末一句,就好像一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待到清醒过来,那丫头已经不见了。薇,自然是不吃,也吃不下去了,而且连看看也害羞,连要去搬开它也抬不起手来,觉得仿佛有好几百斤重。
(有删改)
【注】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殷商遗民。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首阳山的美丽之景,既烘托了伯夷、权齐二人的愉悦心情,又和下文的悲剧结局形成反差。
B.作者介绍伯爽、极齐对于“微菜”的丰富做法,写出了艰难生活中的一些诗意,赋子采藏生活审美意义。
C.父亲不肯把位传给伯夷,“也不能不说很有些眼力”,表现的是叔齐齐责怪哥哥到处炫
耀不接受王位的做法。
D.文中运用反复的手法,多次提到“不食周粟”,从正面肯定了伯爽、叔齐身上的高风亮节——坚守道义。
7.关于小说中叔齐采薇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叔齐对在首阳山上找不到可吃的野果子感到失望,但为了生存只能继续向前寻找。
B.叔齐想起保姆时充满了温擊感,他认识到乡下人的聪明,能在荒年给人指条活路。
C.叔齐采薇菜很是兴奋快乐,这与小说结尾忽然不能再采薇了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
D.伯夷多吃了两撮薇菜的细节,既写出了他的欣喜,也表现了他对叔齐劳动的肯定。
8.小说最后一节的描写,表现了伯夷、叔齐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 分)
9.史书上说,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靠采薇而活,最终饿死。鲁迅将此故事新编为伯夷叔齐因食周薇羞愧而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6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乡村教师
刘慈欣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背呀!”
娃们抽泣着背了起来:“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
这几百年前就在欧洲化为尘土的卓越头脑产生的思想,以浓重的西北方言的童音在二十世纪中国最偏僻的山村中回荡,就在这声音里,那烛火灭了。
来自太空的生命检测波束落到了亚洲大陆靠南一些的一点上,在地面上形成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