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写作主题词——分解话题,贴切引用,起承转合.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巧用名言警句让作文锦上添花?附:88句经典名言警句!.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写作主题词——次元破壁、以小见大、具体而微.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说理精辟透彻.docx
2023届高考作文复习:尊重常识 不唯常识.docx

  如何巧用名言警句让作文锦上添花?附:88句经典名言警句!
  巧做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用名句作标题,言简意赅,意蕴丰富。例如中考满分作文标题:《道是无情却有情》、《繁华落尽见真淳》、《剪不断理还乱》、《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分别引用刘禹锡、元好问、李煜、三毛的名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用作题记
  题记是写在作文标题之后、正文前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渲染气氛,或点明文旨。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例如高分作文《独上高楼》的题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那时花开》的题记:“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我的美丽乡愁》的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赵二柱的故事》的题记:“了却父母心头事,赢的
  ……
  写作主题词:次元破壁、以小见大、具体而微
  感受穿越岁月的文化魅力
  (巧用拟人修辞,赋予敦煌以人的情韵,神秘、厚重感扑面而来)
  作者:白龙    人民日报评论   2022年 1月9日 点评者:徐建华
  敦煌文化,博大精深,美轮美奂。(三个短句,两个成语,用词精准,无出其右,而且节奏明快)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20周年,那些气象盛大、绚丽多姿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此句和上句,构成长短句交错的典范。一般说来,长句修饰语繁复,表意丰赡华美,流光溢彩;而短句节奏明快,掷地有声,两者配合使用,相得益彰)在网上,敦煌莫
  ……
  写作主题词:分解话题,贴切引用,起承转合
  借古开今,传续经典
  (指出文化传承的重大意义,继往开来,颇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意味)
  作者:潘鲁生     人民日报评论   点评人:徐建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伟人金句,力拔千钧;同时比喻贴切,古诗文经典已融入血脉,成为基因,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名片,是“最中国”的元素)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因为诗词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荟萃,更在于这些诗歌随着一代代人吟诵传承,已内化为中国人的情感和认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中国人的诗性思维和特质;从外化到内化,由浅入深)
  (本段简要指出诗
  ……
  议论文说理精辟透彻
  议论文要做到议论精辟是一大难点,也是阅卷老师在批阅议论文时最为关注的内容。所谓精辟,是说见解、主张或看法深刻透彻。考场议论文,能不能精准地理解观点,或独特、富有预见性地分析理解周遭事物与现象,就显得特别重要。精辟议论考查的是考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识见能力,而很多考生恰恰不注意这一点,或者缺乏必要的议论艺术,导致议论文的写作貌合神离、流于现象的罗列,或者思维混乱、强拉硬扯,致使事与理严重分离,直接制约文章判分层级的提升。
  一、精辟的议论常常表现为精准的辨析理解
  议论文离不开观点,辨析理解常常针对的是文章的观点。观点是什么?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议论的源头,是命题者的命意所在,所以要求“精确、准确”地解读。比如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不要轻易说‘不”’,这是文题也可以是文章的观点。“不要说‘不”很好理解,难就难在中间插入了“轻易”二字,“不要轻易”的言下之意是“可以直接说不,但考虑到事物的复杂性,不要草率、简单、轻易地说‘不”’,强调的是在表达立场态度的时候应采取谨慎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进入议论的过程。
  请看广东高考标卷58分高分作文的片段:
  不要轻易说“不”,在世事尚未洞明、人情尚未练达的时候,在
  ……
  人工合成淀粉VS熟鸡蛋返生:
  尊重常识,不唯常识
  备考主题:正确对待常识
  热点对碰
  重大突破!中国科学家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看似科幻的一幕,真实地发生在实验室里。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北京时间24日(2021年9月2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带领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马延和介绍,此次研究设计、组装出一种自然界不存在的合成代谢途径,并使其工作效率大幅高于自然生物过程,跨越了自然途径数亿年的进化。这一突破,为淀粉的车间生产打开一扇窗口,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开辟了新的技术路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