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90字。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品味陶诗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2.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白描写景的表达效果,学会鉴赏诗歌的艺术特点;
3. 思维发展与提升:抓住诗眼划分诗歌层次,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4.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背景,理解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复杂原因,感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眼,划分层次;分析白描、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陶诗风格;难点: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原因,感悟诗人情怀。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 情境导入,知识铺垫
导语:如果让你选择,你更愿意在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呢?(自由交流)城市与乡村的生活各有各的好处与不便,那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归园田居》中,诗人陶渊明是选择了哪种生活呢?没错,是田园生活,那他选择田园生活的理由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跟随陶渊明的脚步一起看看他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
1. 请同学说说对陶渊明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后人私谥他为“靖节先生”。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故事。我们之前学习过他的诗文有《饮酒(其五)》《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等。
2. 初读诗歌,熟悉文本。
环节二 抓住诗眼,疏通诗意
1.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在分析曹操的《短歌行》时抓住了诗眼进行分析,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没错是“忧”这个字,那在这首《归园田居》同样有一个诗眼,同样是一个字,你能找到吗?明确:“归”。
2. 围绕这个“归”字,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课下注释加以分析。明确:(1)归隐原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归处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3)归后心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明确:“少无适俗韵”:不适应世俗的气质,俗韵,具体来说就是官场上的风气;“性本爱丘山”:本性喜爱山林。所以归隐的原因一方面是官场上污浊的风气让陶渊明感到厌倦,另一方面自己本性热爱自然,自己的个性与官场风气的强烈冲突使陶渊明选择归隐山林。
4. 哪些词句体现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明确:▶“误”:错误,贻误。体现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