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570字。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谈丛失实
后山陈无己著《谈丛》六卷,高简有笔力,然所载国朝事,失于不考究,多爽其实,漫析数端于此。
其一云:“吕许公恶韩、富、范三公,欲废之而不能,及西军罢,尽用三公及宋莒公、夏英公于二府,皆其仇也。吕既老,大事犹问,遂请出大臣行三边①,既建议,乃数出道者院宿,范公奉使陕西,宿此院,相见云云。”按吕公罢相,诏有同议大事之旨。公辞,乃庆历三年三月,至九月致仕矣。四年七月,富、范始奉使,又三公入二府时,莒公自在外,英公拜枢密使而中辍,后二年莒方复入,安有五人同时之事?
其二云:“杜正献、丁文简为河东宣抚,任布之子上书历诋执政,至云至于臣父,亦出遭逢,谓其非德选也。杜戏丁曰:“贤郎亦要牢笼。”丁深衔之。其后二公同在政府,苏子美进奏事作,杜避嫌不预,丁论以深文,子美坐废为民,杜亦罢去。一言之谑,贻祸如此。”按杜公以执政使河东时,丁以学士为副。庆历四年十一月进奏狱起,杜在相位,五年正月罢,至五月,丁公方从翰林参知政事,安有深文论子美之说?且杜公重厚,当无以人父子为谑之理,丁公长者也,肯追仇一言陷贤士大夫哉?
其三云:“张乖崖自成都召为参知政事,既至而脑疽作,求补外,乃知杭州而疾愈。上使中人往伺之,言且将召也。丁晋公以白金赂使者,还言如故,乃不召。”按张两知成都,其初还朝为户部使、中丞,始知杭州。是时,丁方在侍从;其后自蜀知升州,丁为三司使,岂有如前所书之事?
其四云:“乖崖在陈,闻晋公逐莱公②,知祸必及己,乃延三大户与之博,出彩骰子胜其一坐,乃买田宅为归计以自污,晋公闻之,亦不害也。”按张公以祥符六年知陈州,八年卒,后五年当天禧四年,寇公方罢相,旋坐贬,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
兹四者所系不细,乃诞漫如此。盖前辈不家藏国史好事者肆意饰说为美听疑若可信故误人纪述后山之书必传于后世惧诒千载之惑予是以辨。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三边:古时通常为三个不同地的合称,泛指边境,边疆。②莱公:宋代寇准,因寇准封莱国公,故称之为莱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爽其实 爽:违背
B.按吕公罢相 按:考查、考证
C.丁深衔之 衔:怨恨
D.兹四者所系不细 细:详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废之而不能 拔剑撞而破之
B.丁论以深文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子美坐废为民 吾属今为之虏矣
D.乃延三大户与之博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遭人诬陷后,杜正献为避开嫌疑,不参与此事的处理,丁文简用严格的法律条文判定,作者认为与实际情况不符。
B.张乖崖自成都被召回朝中任参知政事时,到京都后脑疮发作,被贬谪到杭州任职,后因“白金赂使者”事件不得返朝。
C.本文多善用反问,能引人思考,表达出了作者鲜明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解释经书时直指问题、要言不烦的风格。
D.本文采用逐一考据的方法展开,先列举《谈丛》这本书中相关记述,然后根据记载有针对性地分析其不妥之处,有理有据。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盖 前 辈 不 家 藏 国 史 好 事 者 肆 意 饰 说 为 美 听 疑 若 可 信 故 误 人 纪述 后 山 之 书 必 传 于 后 世 惧 诒 千 载 之 惑 予 是 以 辨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辞,乃庆历三年三月,至九月致仕矣。
(2)寇公方罢相,旋坐贬,岂有所谓乖崖自污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与邓卫玉书
[清]郑日奎
阅来谕,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不敢当。至谓仆以京华清署,日与诸名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游,以故风气日上,似有所师承云云,仆捧读之余,不胜悚息。以仆文为佳,固末也;谓有师承,则无之矣。夫长安人物所萃,巨公名流多在焉,则就地正有道,是其地;又仆前官翰林,文学臣也,近虽改部郎,部务亦甚简,与读书论文事不妨,是其时矣;又仆嗜诗文,尝乐得从胜己者游,非专己自是者比,是其人。以是三者,宜乎来谕云云乃尔也。抑知有大不然者乎?仆负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