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20字。
宜宾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生活世界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个由信息组成的技术形态中,一方面,我们享受着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内容推荐等智能应用带来的无限连接、快速查询、精准定制,而另一方面,在技术打造的“算法流水线”上,你看什么、听什么、怎么工作、和谁交往、去哪儿消费、聊什么话题等,都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我们成为平台的数字劳工,困在自己的算法里,被隔离在信息的过滤泡中。
毋庸置疑,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它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经济模式,用户体验相当愉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信息、人三者之间的匹配问题,避免个体因面对海量信息陷入“注意力崩溃”。在这样的智能过滤机制中,也潜藏着一系列的问题:封闭性——用户被孤立和隔绝,个性化的过滤泡里只有你一个人;隐蔽性——你置身于过滤泡内部,却几乎看不到它是如何运作的;强制性——算法的决策权在过滤程序手里,你无法选择,也无处可躲。在智能时代,当这样的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该如何生活其中?
首先,要分清“技术趋势”与“技术事实”。技术发展是一个多种矛盾相互激发的过程,存在着一个大的趋势,同时还蕴藏着多样的可能。技术趋势是贯穿各种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力量,不可避免,可被预见;而技术事实则需要同实践相结合,可被修改,可以优化,潜藏着不同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是一个技术趋势,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要求掌握过滤技术的实践主体考虑公共利益、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给出更加优化的过滤方案。
其次,在自动化时代要保有“健康的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可能会导致我们丧失“生命知识”。这里的知识,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体验。我们沉浸在被“编排”好的知识体系和感官体验中,也在失去批判思考的能力。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一种“健康的怀疑的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再次,要敢于反视结构,能够反思自身。信息理论家维纳有句名言:自然世界由“无数可能与信息有关的人”组成。这句话阐明了两层关系:在一个信息和控制主导的世界里,人是由与信息相关与否的关系来定义的;而这样的关系形态,最终被建构成了“自然世界”,取得了合法且坚固的优势地位。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直视这样的世界,我们即便意识到这个建构出来的世界存在着各种歧视、偏见和结构性的问题,但我们依旧不敢面对;而这样的状态又会反作用于我们自身,让我们躲在这样一个“庸常的合理”中得过且过。而想要戳破过滤泡的第一步,就在于敢于凝视这样的社会机制,能够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最后,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个人应有权利。算法是一组数学程序,也是一套技术系统。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存在着技术门槛和社会边界,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生产。在过滤泡的运行过程中,不仅是科技公司、程序员,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个体都对算法进行了集体建设。虽然目前阅读和开箱算法都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但算法时代的每个个体,都可以从现在开始,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保持对这种技术形式的了解、监督和评估,这也是成为数字公民的应有之义。
(摘自方师师的《如何在“算法过滤”的世界里生活》,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智能化的过滤模式是一种成功的经济模式,它解决了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
B.智能过滤中潜藏着封闭性、隐蔽性和强制性问题,所以应该限制这种技术。
C.过滤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但可以要求掌握其实践主体给出优化方案。
D.智能时代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自动化”,让我们失去了批判思考的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指出,当信息过滤机制成为常态,我们要思考与之相处的方式才不至受困。
B.围绕“智能过滤”,文章先做解释,再指出其带来的问题,最后给出应对策略。
C.文章在论述时能辩证分析,既看到智能过滤的优势,也洞察其存在的隐性问题。
D.文章从技术、怀疑、反思、知识和权利四方面论述该如何在算法过滤世界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滤器将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生活将逐渐交由算法决策,智能时代人的智能反而有被弱化的危险。
B.怀疑精神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有了怀疑精神,在智能时代我们就不会丧失生命知识和批判思考能力。
C.我们要敢于反视这个“自然世界”的结构,意识到这个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反思自身的存在方式。
D.算法是集体生产和集体建设而成的,需要每个个体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关注法律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12分)
材料一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三五”期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高瞻远瞩,布局“脱贫攻坚战”,明确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这块最大短板,党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党中央的要求和指引下,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