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360字。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罗振玉在《教育五要》中认为:“凡一切国民,无论才技如何优美,而德行缺然,如此人者有益于国家乎?有损于国家乎?此不待智者而知之。”就是说“任何人不管他才能多么高、技术多么好,但是,如果他没有道德,那么这个人会对国家有利吗?还是对国家不利呢?这个道理是没有智慧的人都明白的”。在培养德行方面,以培养公德最为重要,他认为要反复教育学生:要时时考虑到公共利益,对于自己的亲人要相亲相爱,对于人民要仁慈。他又从反面说明:如果教育偏于技术的传授,而修身则仅占一个学科,更有甚者,学校不设立修身的课程,立足长远而言,就会培养出不少有才能而无德行的人,显然,这种结果是对国家不利的。
  罗振玉所主张的办学原则是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可见他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他在《教育世界》列出了一个他拟定的课程表,这张表显示:首先要开设“修身”的课程。具体的开设要求是:6岁到9岁的普通小学课程内容是“童训讲话”,以后逐渐增加儿童容易接受的“本朝名人言行”;10岁到14岁的高等小学要讲授“外国名人言行”;14岁到18岁的普通中学则改授伦理课程,内容是从古今人物言行到伦理学。可见罗振玉把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一目标贯穿在整个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根据学生的情况讲授不同的内容,对于小学生就多讲道理并通过讲有道德的名人的故事来进行道德启蒙,对于中学生则讲授古代名人的言行,并讲授伦理学,专门学习道德现象的起源、发展、本质以及道德规范等内容。这种设置是很合理的,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教育世界》1902年4月第24期上刊登了罗振玉的《学制私议》,其中的第一条教育宗旨的第一项就明确表示:“守教育普及之主义。先教道德教育、国民教育之基础及人生必须之知识技能(即小学教育)。”可见他是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放在首位的。
  (摘编自黄耀明《论罗振玉的德育与修德》)
  材料二:
  追溯现代大学精神,我们可以回到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的时代,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的那个风云时代。蔡元培于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开始推行全方位的改革,提出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他在北京大学欢迎会上对大学生品德的塑造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朴素,一是静穆。这正与孔子的君子理念和教育理念一脉相承,《论语》里孔子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蔡元培把这句话的理念总结成四个字“朴素静穆”。孔子言及学生颜回时又讲:“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校的德育教育极其重要,只要学校重视立德树人教育,就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B.罗振玉主张开设“修身”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情况讲授不同内容,因材施教。
  C.学校教育既要传授技术,也要设立修身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才能、有德行,对国家有利的人。
  D.教师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振玉把德育放到第一位,因为在他看来,德育远远比智育和体育重要得多。
  B.罗振玉指出要先进行德育教育。作者赞同该观点,也认为要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放在首位。
  C.蔡元培的北大教育理念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德行,这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D.两则材料均综合运用引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使论证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蔡元培“朴素静穆”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罗振玉和蔡元培教育思想的异同。(4分)
  5.以上材料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纪念(节选)
  孙犁
  住在定县的还乡队回村复辟。为了保卫农民的斗争果实,我们队伍开来了。
  一清早,我又到小鸭家去放哨。她家紧靠村南大堤,堤外面就是通火车站的大路。她家只有两间土坯北房,出房门就是一块小菜园,园子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柳树。这些年,每逢情况紧张的时候,我就爬到柳树上去监视敌人的来路。这柳树是我的岗位,又是我多年的朋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