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90字。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勤学修德                           明辨笃实
  2.阅读下面这段话,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鲁迅先生满怀景仰,由zhōng(1)______地感谢藤野先生对自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huì(2)______;朱德以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我们再现了母亲勤劳而伟大的一生;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平yōng(3)______的外表下闪动着一个天才的灵魂;那炽(4)______热的炉子陪着居里夫人一同见证了美丽的颜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考生备战期中测试,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一座城市是否优美,关键不在于建筑新颖、奇特、高大上,而在于能否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C.近年来在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的书法水平大幅提高。
  D.“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骈文,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璧”。
  B.《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校证》,此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共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是颔联,第四联是尾联。
  D.新闻特写——用类似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中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5.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同学们对书中的“红”字的内涵展开了讨论,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将其补充完整。(3分)
  甲:我认为,“红”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革命热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奋力拼搏,在第五篇“长征”中,我不但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赴汤蹈火飞夺泸定桥,还看到他们①________。
  乙:我理解为一种②________的精神,你看书中“红小鬼”他们③________。
  6.对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船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义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7.古诗文默写。(8分)
  阅读古诗文,能让我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别样的自然之美。跟着刘桢的《赠从弟》感受松柏“⑴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的刚劲和傲骨;也能欣赏到《庭中有奇树》中那棵庭中奇树“⑵__________”的茂盛佳景;跟着王绩的《野望》走进乡村田园,感受“树树皆秋色,⑶__________”的萧瑟秋景。跟着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漫步西湖边,感受“⑷__________,⑸__________”姹紫嫣红的早春美景;跟着苏轼漫步在承天寺,欣赏“⑹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的月下美景;跟着王维,一起感受“⑺__________,⑻__________”的奇特壮美的大漠风光。
  8.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