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9920字。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长:12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I卷第1至4页,第II卷第5至8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上交。
第I卷 选择题(共33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中国画里会蕴藏着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与__________。如果背离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仅仅关注画的题材与技法,便是__________,对画意的理解终归枉然。在画中,山间蓊蓊郁郁的林木,蓬勃着生命的气息;园中矮墙罅隙中的老藤,则伸展着另一种倔强。皓然的月光一旦入画,便是一首镌永的诗。脉脉的流水,会哼着它的调子,悄然地与观者__________。感知到自然中的生命力量,即便遭遇迁谪的文人也可以在一幅画作里安放自己的灵魂。那份隐于画中的幽深而旺健的生命体验,会将一颗张皇的心熨帖得宽快悦适。于是,在这沧茫天地间,纵使人渺小如蜉蝣,却仍可画出最遒劲的线条。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蓊蓊郁郁(wěng) 罅(xià)隙 倔(juè)强
B.镌(juàn)永 脉(mò)脉 悄(qiǎo)然
C.迁谪(zhé) 张皇(huáng) 熨(yù)帖
D.沧(cāng)茫 蜉蝣(yóu) 遒劲(jìn)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咏叹 缘木求鱼 不期而遇
B.喟叹 按图索骥 相见恨晚
C.咏叹 按图索骥 不期而遇
D.喟叹 缘木求鱼 相见恨晚
3.下列诗句与文中画线句使用修辞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造成“提笔忘字”的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造成“能识不能写”这一尴尬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触屏操控和电子输入方式导致的。
B.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基层、农业一线集聚,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中国虽说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值得推崇。
D.微信提供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平台,大到国际纷争,小到单位工作甚至家庭琐事,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流。
5.某同学在学习成语知识 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写下以下几个结论。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青衫”用来形容极度悲伤,出自《琵琶行》。作者白居易为唐代诗人,字乐天,曾倡导过“新乐府运动”。
B.“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自《赤壁赋》。作者苏轼为北宋文学家,字子瞻,位列“唐宋八大家”。
C.“锲而不舍”现常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出自《劝学》。作者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D.“传道受业”指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出自《师说》。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被曾巩赞誉为“文起八代之衰”。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6分)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