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810字。
语言表达(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做题。
沙林觉斯蒂芬•厄尔曼说过:“语言有两种用途。语言可以用来陈述事实传达客观的论点,其目的纯是交流。同时语言也可以具有一种主要是情感的、能动的功能,即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功能。”作为新闻语言,也应兼备以上两种属性。阅读下列新闻稿,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做到“表达、激发感情和影响行为的”。(不超过200字)
拼搏、坚持、突破,追梦人的姿态
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每一天赛场上的拼搏、坚持、突破,都成为了冬奥健儿最耀眼的注脚,也都定格了追梦人最奋进的姿态。
拼搏,是不问结果、勇毅向前的力量。昨天的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决赛中,无论是从最后一位到第4位、从第4位到第3位的两次超越,还是失误摔倒落至最后甚至被套圈,却依然不停追赶的顽强。明知无缘奖牌,武大靖、任子威、李文龙、孙龙组成的中国队还是拼到了最后,虽有遗憾但无愧于心。
坚持,是咬定目标、不懈努力的执着。无论是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二十年逐梦、百炼“成金”的徐梦桃,还是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四朝元老”、零失误夺金的齐广璞,两位伤痕累累的32岁老将,以夺冠信念支撑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迎着所有挫折终于圆梦,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突破,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精神。18岁的谷爱凌在大跳台最后一跳,拿出此前从未做出的超高难度动作——偏轴转体1620度,逆转夺冠;17岁的苏翊鸣决赛第一跳就选择了资格赛中没能完成的外转1800度动作,第二跳继续冲击内转1800度动作,以两跳高难度动作锁定金牌。以不断突破诠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一场一场的拼搏、一日一日的坚持、一点一点的突破,是奥运赛场的精神底色,也是所有追梦人的最美姿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以拼搏、坚持、突破的信念与努力,勇敢追梦圆梦。
(选自《人民网》2022年2月17日)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人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那上下翻飞的水雾,把人的眼睛迷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听不见声音;眼也渐渐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