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460字。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喜看稻菽千重浪》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教材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报道优秀劳动者的杰出事迹,彰显劳动的伟大意义,体现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展。第二单元的语文素养要求是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阅读学习人物通讯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报道人物的事迹,思考人物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了解通讯的特点,学会写通讯。 本文是该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对高中生而言,“人物通讯”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通讯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通讯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感悟劳动精神,体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精神。
  《喜看稻菽千重浪》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教学工具
  此时上课学生主体为附中生,学生总体素质较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自主能力也很不错。但学生依旧是高一新生,学生对人物通讯不够了解,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将文章读懂读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通讯聚焦中心、多角度报道的特点;
  2.探究“以事写人”,分析人物形象;
  3.感悟劳动者品质,深化劳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物通讯聚焦中心、多角度报道人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人
  泥腿子院士      物       以事写人
  品
  质
  聚焦中心、多角度报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中国总是被他们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大地,国士钟南山挺身而出逆行武汉,扛起抗疫大旗。时间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饥荒,中国人处在饥饿中,有一位叫袁隆平的青年带领人们走出饥饿,走向温饱。今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